【皮肤健康】脂溢性皮炎为何反复发作?该如何治疗?
脂溢性皮炎
▽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部、面部和躯干等。皮损通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鳞屑,可伴瘙痒。部分患者会因季节或气候的变化,导致病情时重时轻。有些患者还会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出现药物使用不规范,使得病情恶化,演变成激素依赖性皮炎或玫瑰痤疮。
脂溢性皮炎为何反复发作?
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从局部病理角度解释,主要是因为皮肤屏障损伤。脂溢性皮炎患者存在角质层屏障和功能的损伤,屏障功能的作用主要是阻挡来自外界对皮肤的伤害。
一旦皮肤屏障出现问题,外界的各种因素就会容易刺激到皮肤真皮层的血管神经,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而皮肤水分和油脂也容易外透,进而导致皮损处出现干燥、脱屑、毛孔粗大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此外,皮下的血管神经如果经常受到刺激,就容易出现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数量增多并且敏感性增强,对一些轻微的刺激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弱。所以改善皮肤屏障及缩减真皮层血管数量和直径是减少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的关键点。
脂溢性皮炎特征
1.
头皮脂溢性皮炎
患者梳发时灰白色头皮屑增多,出现典型红斑,伴有轻度瘙痒。
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散发出皮脂分解的异味,甚至会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2.
颜面部脂溢性皮炎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累及眉弓、眼睑、鼻唇沟及胡须区域。面部会出现弥漫性红斑、脱屑,眼、睑受波及时会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另外,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皱裂症状,可能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3.
躯干部脂溢性皮炎
常见于前胸和肩胛骨间,会出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4.
皱褶部位脂溢性皮炎
会出现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摩擦多汗的部位,会出现明显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或可伴有渗出。
重点提示
脂溢性皮炎是不会传染的,大家可以放心。它不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而是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精神因素、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脂溢性皮炎临床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脂溢性皮炎的治疗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01
一般治疗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使用温和润肤乳,加强控油与保湿。
•婴儿头皮脂溢性皮炎,可每天用温水、婴儿洗发液给婴儿洗头,去痂皮,然后使用润肤油。
02
西医治疗
•角质溶解剂:包括括煤焦油、水杨酸和吡啶硫酮洗发水等。
•抗真菌治疗:目前研究认为,马拉色菌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抗真菌药物治疗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药物包括:酮康唑、舍他康唑、环吡司胺凝胶、2.5%硫化硒洗剂、口服伊曲康唑等。
•抗炎治疗:①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为外用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二丙酸倍他米松乳液、地奈德乳膏等。②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主要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不良反应较少,能有效控制红斑、脱屑等症状。
03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认为,脂溢性皮炎主要为血热风燥证、脾胃湿热证、血虚风燥证等,故其内服治疗宜清热凉血、疏风止痒等为主,并可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增减药物,可达到较好疗效。
一些中成药,如润燥止痒胶囊,其成分包括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等,可以起到养血滋阴、清热消肿、润肠通便的功效。
04
物理治疗
包括强脉冲光、窄谱中波紫外线、光动力疗法、射频等。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医院的具体治疗情况,具体治疗建议以临床医生的方案为主!
生活护理建议
脂溢性皮炎患者除了需要加强皮肤屏障,同时还要做好其他皮肤护理:
01
适度清洁
选用温和洗面奶,切忌过度清洁,洁面时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进一步加重皮肤的脂质分泌失衡和皮肤屏障破坏。
02
使用保湿修复类护肤品
可以选用配方较精简、含有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维生素B5等具备保湿和修复作用的乳液或面霜,还可以选用含有烟酰胺成分的产品控制油脂分泌。
03
做好防晒措施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脂溢性皮炎的症状。除了选用防晒霜,必要出行时可以采取打伞、戴帽子等物理防晒措施。
04
均衡饮食
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利于控制油脂的分泌和皮肤屏障的修复,同时还应当减少油腻、高盐食物以及甜品的摄入。
※上海江城咨询预约通道※
您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预约挂号,也可以通过>长按识别下面图片上的二维码,跟在线工作人员沟通,完成预约挂号流程!
上海江城皮肤病医院温馨提示:
1.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医院的真实治疗情况,具体治疗建议以临床医生的方案为主!
2.有任何疑问请提前咨询,我院在线咨询完全免费!
3. 部分惠民诊疗项目,时间和内容可能实时调整,请提前咨询,以实时信息为准!
4.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选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科普宣教、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