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爱出油?可能因为太“湿”了!
大家好,我是袁国安主任。
昨天立秋,一年又过去了一大半,这几天北京雨水有点多,虽然白天屋外温度仍然燠热无比,但是昼夜温差明显有所增大,暑气未消,秋气已至。
《黄帝内经》提到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夏季酷暑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还没褪去,因秋季大热大凉带来的湿热又开始危害健康了。
关于秋季湿气伤身的说法,历代争论都较多,有些医学家认为秋季以湿热危害最大,还有一些医学家坚持认为秋季伤身的是燥,尤其是清代名医喻昌甚至应该觉得《黄帝内经》这句秋伤于湿应该改成秋伤于燥,但是经过近代名家辩证,大家一致认为秋季的燥只是一种表象,而湿热却是由3个月的夏季积淀下来,经过气温变化滞留在体内的一种难缠的健康隐患。
湿气给人带来的影响很大,不至于病,但已经是一种严重的不适,比如湿气重的发友会觉得出油多、头皮甚至周身皮肤粘腻发凉、成天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对于有脱发症状的人来说,头皮非但油光湛然,脱发量也会有所增大,很多人一到秋季脱发就严重,也大都源于这个原因。
1/湿气究竟是什么?
湿气是中医概念,也是这些年被大多数西医学者狂批的一种说法,但我认为事物均有两面性,存在即合理,湿气的说法并非无中生有。
湿气最早记载来自于《黄帝内经》,属于风、暑、寒、湿、劳五邪之一,又被《病证方论》归纳在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中,属于导致人亚健康或疾病的原因之一,一般是天气变化和内在调理失衡引起的。
湿气并非是一种实质性的物质或显性病症,只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分为内湿和外湿⤵️
内湿
内湿一般因为食用太多生冷、油腻食物,造成脾胃失衡,难以合理消化所致,会导致胸闷脘痞,纳呆泛呕,尿少便溏,面浮肢肿,简单来说内湿会导致消化系统故障和四肢浮肿。
外湿
外湿一般是因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汗出沾衣,贪凉不保暖等原因引起,如狂吹空调、电扇,大汗淋漓的时候洗冷水澡,能配合内湿侵袭人体。与风邪结合为风湿,与寒邪结合为寒湿,与热邪结合为湿热。
外湿这个特征表现的最明显是我国的岭南地区,地处热带,常年气温较高,炎热时间长、雨水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影响,较之其他地区湿热更甚,暑热易伤津耗液,所以,当地居民多湿热体质。
2/湿气对头发会造成什么影响?
体内有无湿气堆积的判断方式很简单,当我们好端端的突然有一段时间,感觉食欲不振、口腔黏腻、身体乏力、头面部出油多的时候,多半就是体内湿气堆积了。
3/湿气堆积会对头发产生下列影响
❶ 加重头皮出油
湿气重会导致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粘度加大,难以洗净,造成头部皮肤油光湛然。
❷ 危害毛囊健康
堆积在毛孔内的油脂可能会粘附细菌、灰尘、花粉等物质,容易引起头皮炎症,或加重头皮屑,对毛囊的健康都没好处。
并且湿气在身体内部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无法为毛囊、皮肤提供充足的影响,所以很多湿气重的人,皮肤虽然油,但并没有光彩。
❸ 加重雄脱
雄脱人群的毛囊本身很敏感,并且相对于正常人群,雄脱者的出油程度也更甚,如果加上湿气的影响,相当于对本来濒死的毛囊雪上加霜,很多雄脱发友到了夏季之后头发加重,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4/如何健康的祛除湿气?
湿气这个东西概念很玄幻,处理方式也并不简单,目前网络上有各种祛湿神方,什么一杯茶、一碗粥立即祛湿,其实都太夸大了它的效果,湿气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祛湿也并非一日之功,最基础的方式应该是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❶ 饮食
少吃高油脂、高糖、生冷食物,少喝冷饮,遏制内湿源头。
可以多吃
姜糖| 姜糖是由生姜和红糖混合组成,有促进唾液腺和肠胃的消化分泌,属于典型的热性食物,可以祛湿。
薏米红豆粥| 薏米使用之前,记得先用铁锅炒一下。薏米和红豆搭配,可以除湿气,利肠胃,健胃益脾,可以用豆浆机打成豆浆,对头发也有显著的益处!
❷ 休息锻炼
减少熬夜,平衡内分泌。
可以适当跑步,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身体代谢强度,能有效降低湿气累积速度。
❸ 适当给自己按个摩
按摩对身体代谢的帮助也不算小,例如湿气重的人可以按摩委中穴穴位,委中穴在腿窝的中心点上,经膀胱经,而膀胱经在中医里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中医神经学可谓博大精深,并非无稽之谈。
❹ 泡脚也能除湿气
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器官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热水刺激后,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祛湿驱寒,防患于未然。
|/袁主任总结
简单来说,湿气就是人体受到了季节变化的影响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亚健康症状,除去湿气就相当于把这个给脱发添油加醋的因素消除了,但对于本身就有脱发症状的人来说,只是少了一个能加速脱发的因素,去湿气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让脱发停止或好转,所以头发有问题的发友在祛除身体湿气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搭配正确的治脱方式。
如有其它关于脱发或者植发的问题,也可以添加我的微信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