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8种中成药告别各种头痛一身轻
中医认为,头痛之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六淫邪气可引起外感头痛,内伤七情、气血阴阳逆乱或清阳不升等均可导致内伤头痛。
目前治疗头痛的中成药种类众多,头痛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呢?
头痛类型可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上亢型头痛、风痰上扰型头痛、瘀血头痛、气血虚头痛等证型。
治疗中成药的选用也有所区别。
风寒头痛证见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头痛无汗、常喜裹头,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治宜疏风散寒,可选用川芎茶调散、都梁软胶囊、正柴胡饮颗粒、正天丸、天麻头痛片等。
风热头痛证见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目俱赤,咽干口渴,便秘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可选用清眩丸、银翘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等。
风湿头痛证见头痛如裹,昏胀沉重,身重倦怠,纳呆胸闷,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治宜祛风胜湿,可选用藿香正气丸、九味羌活丸等。
肝阳上亢型头痛证见头昏胀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复方羊角片、镇脑宁胶囊等。
风痰上扰型头痛证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可选用再造丸、牛黄清心丸、醒脑再造胶囊等。
瘀血头痛证见头部胀痛,或现时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舌暗,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涩。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止,可选用通天口服液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血府逐瘀口服液,对于气血虚头痛有显著疗效。这种头痛常伴有自汗、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
治疗宜采用益气养血、通络止痛的方法。可以选择的中成药有当归补血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等。
以下是8种中成药及其适用症状:
1. 川芎茶调散: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组成。能疏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
2. 都梁软胶囊:由白芷、川芎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属于风寒瘀血阻滞脉络者,症状包括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
3. 清眩丸:由川芎、白芷、薄荷、荆芥穗、石膏组成。能散风清热,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等症状。
4. 牛黄上清丸:由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状。
5. 藿香正气滴丸: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组成。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6. 复方羊角片:由羊角、川芎、白芷、制川乌组成。具有平肝镇痛的功效,适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7. 牛黄清心丸:由人工牛黄、羚羊角、人工麝香等27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和化痰熄风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和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等症状,如中风不语等症。
8. 通天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和祛风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等症状。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我是李玲,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名老中医,临床经验40余年,首届山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吕景山亲传弟子。擅长采用中药、针灸、刃针、新九针特效治疗各种头痛、眩晕等病症,如果您有类似的问题,评论区告诉我,我会帮您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