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是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进行过描述。自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将其命名为偏头痛后,一直沿用至今。很多人对偏头痛都不陌生,大脑一侧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感觉恶心、呕吐,就像有人拿针刺你一样难过。不少人遭过此罪,不过你真的了解此病的发病缘由,除了吃芬必得这种止痛药外,还有别的良方吗?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是最为常见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偏头痛一般为一侧头部,并伴有搏动,可持续2~72小时。相关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恐光(对光纤更加敏感)、恐声(对声音更加敏感),且肢体活动会加重疼痛的感觉。这真不是个好滋味。偏头痛的病因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其致病机理未有定断,不过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其一是血管性假说:学者认为,头痛发作前颅内动脉收缩,产生皮层缺血,出现视觉障碍灯先兆症状,接着颈外动脉系统扩张,而产生头痛发作,组织内的血管周围的血管活性多肽和刺激性的无菌性炎症使头痛加剧。虽然观察到的临床上偏头痛的疼痛性质是搏动性和挑动性的确实支持了这一假说,但是它无法解释未出现血流量变化的普通偏头痛和典型偏头痛。
于是又有另一种假说,神经源性假说:该学说于100年多年前提出,学者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源性紊乱伴有继发性血管运动改变。精神刺激、饥饿、睡眠太少或太多、女性的经期、感觉器官的刺激等诱发偏头痛发作的因素都是与神经系统有关的。
除此以外、家族遗传,饮食习惯也会引发偏头痛。它的病因依旧扑朔迷离,那我们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既然3000年前古人就饱受折磨,看他们有没有提出什么好方法。好方法就是——环钻术(在人的颅骨上钻孔),你不是头痛嘛?那把你脑子打开,让恶鬼消失,这个方法着实简单粗暴,虽然有些人活了下来,但更多的人死于感染。直到1868年,才出现一种被证明有疗效的物质——麦角菌。麦角菌会分泌一种被称为麦角胺的物质,可以收缩脑血管,减少搏动幅度。
而作用更为明显的则是曲谱坦类药物和舒马普坦,其对高达75%的患病人群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恶心症状。其作用机制有以下3点:
1. 通过刺激脑干的5-HT1B/1D受体,降低三叉血管调节系统神经元兴奋性;
2. 通过突触前5-HT1D受体的作用,减少炎症性和血管扩张性神经肽的释放;
3. 通过刺激血管5-HT1B受体使颅内外血管收缩。由于这类药物有潜在的血管收缩作用,患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未得到控制、脑或周围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发生过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不应使用。
而我们常用的芬必得的作用原理则是:药物通过抑制诱导型致炎性环氧酶(COX2)将花生四烯代谢为介质性前列腺素或其他递质的合成,减轻前列腺素(PGE1、PGE2、PGI2)所致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发热。通过抑制白细胞活动及溶酶体释放,从而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痛觉敏感性,减少组织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芬必得分子式
但是,以上药物都没有根治的功能,要真想治好偏头痛,还需要下一番大工夫。也许有天基因学家真的能发现与偏头痛有关的基因,然后将这个调皮了几千年的基因改造下,我们就不再受此折磨了。
在这之前,偏头痛依旧是一个众说纷纭、实则无解的慢性病。尽自己所能好好生活吧,因为痛起来,可真不是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