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讲究分型,中医针药并用效果更佳
偏头痛好发于青少年群体
偏头痛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一侧头痛,它也有两侧痛或者全头痛。相较于头痛,偏头痛是包括在头痛范围之内的。头痛是整个头部都会痛,偏头痛只是一侧疼痛,但是偏头痛病情继续发展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头部。
与人们常常认为偏头痛是老年人的专利相去甚远的是,偏头痛的好发人群其实是青少年群体。这一长期、慢性的顽固性疾病,在青少年偏头痛发病后,常常会伴随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这与青少年群体用脑多、学习压力大有关系。
一般偏头痛的发作都有先兆,比如说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甚至会腹泻、腹痛,它们都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偏头痛没有三叉神经痛得那么厉害,后者像刀割样疼痛。但是偏头痛也非常严重,临床上的发病率也很高。
六成偏头痛是遗传
偏头痛跟遗传有非常大的关系,在临床上发现,约有60%的偏头痛患者有遗传史。
医学上一般将偏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是指无诱因或没有其他疾病的头痛类型,在化验检查、CT检查或病理检查时没有异常。头痛的病理跟颅内血管收缩、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继发性偏头痛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偏头痛,常见的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脑肿瘤等都可能诱发。由于患高血压病以及脑肿瘤病的中老年人较多,继发性偏头痛的好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诊断偏头痛的依据一般有四点。第一,偏头痛的患者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头痛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如第一次左侧头痛,下次发作可能还是在左侧,60%都是如此。第二,发作时常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第三,麦角胺有效。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是不一样的。三叉神经痛时我们用一些卡马西平药物就能控制这个疼痛,但是偏头痛在选用卡马西平、芬必得等药物之后疼痛不减,用麦角胺则能得到缓解。第四,有家族遗传史。
中医针药并用效果更佳
针灸治疗头痛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它可以迅速的止疼,大部分患者扎一次或者两次,就可以让疼痛很快的减轻,病人对针灸这种治疗方法也是很容易接受的。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讲究分型
中医运用辨证施治来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较好。分为内伤疼痛和外感疼痛。一般的偏头痛都属于内伤疼痛。内伤疼痛又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亏型、痰浊上扰型、瘀血阻络型。
患者头痛不很严重的,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比较严重的需要配合针灸治疗,针药并用效果会更好。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烦躁易怒,病人会出现颧红,说话声音很高,头痛剧烈。舌质较红,苔黄,脉弦、大。
肝肾阴虚型
现为头痛,眩晕,腰膝酸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用养阴补肾的方法治疗,采取一些滋补肾阳的药物,比如枸杞子、菊花、山茱萸类药物。如果患者对药物吸收情况较好,那么几付药之后就应该有比较好的效果。
气血两亏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多以头晕为主,疼痛较轻,另外舌质比较淡,薄白苔,脉沉细无力,治宜气血双补。一些患者患病时间较长,久病多虚,头痛又发作,这时病人就是虚症兼有实症。
痰浊上扰型
主要表现为头痛发沉,头重如裹。舌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应降逆化痰。这类病人头痛时不是刺痛,而是像裹了一块布似的脑袋发沉。
瘀血阻络型
表现为头痛久而不愈,痛处固定,舌质较紫黯,甚至有瘀斑。脉细涩。涩脉就属于不通,有瘀血。这种病人临床上比较多见,常用活血化瘀治疗。
中药有别于西药,西药只要诊断为偏头痛,任何止痛药都可以吃,只要有效果能止痛就可以。但是中医中药治疗就一定要分型,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治疗。
原发性头痛不是一个器质性问题而是一个功能性问题,它没有器质性病变,属于颅内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导致的一个功能性的疾病。而如果是继发性头痛,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
缓解偏头痛的方法
按压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睛明穴、百会穴。
偏头痛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还要少吃奶酪、巧克力一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暖,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适当做一些运动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