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偏头痛?原来是“心眼”惹的祸,中医教你方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它通常表现为头部一侧或两侧的剧烈疼痛,持续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偏头痛的发生原因很多,有些是由于身体内部的疾病或功能紊乱引起的,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或心理因素导致的。在中医理论中,偏头痛与心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眼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气机运行规律,它与人的情绪、精神、思维等都有关系。当心眼失调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偏头痛。
什么是心眼?
心眼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不是指人的心脏或眼睛,而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气机运行规律,它与人的情绪、精神、思维等都有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可见,心在中医学中不仅是血液循环的器官,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和精神活动的总司令。
因此,心眼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调节器。
那么,心眼到底在哪里呢?《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则目有所视,目有所视则心有所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目者,心之窍也。可见,心眼就在人的目中。但这并不是说心眼就是眼睛本身,而是说眼睛是心眼的外在表现。
《灵枢·本神》又说:目者,水火之精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目者,水火之合明也。可见,心眼还与水火有关。水火又代表了阴阳,阴阳又代表了气血。
因此,心眼就是人体内部气血阴阳水火的平衡状态。
那么,心眼又如何运行呢?
《灵枢·本神》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宗脉者,诸阳之海也。
可见,心眼与宗脉有关。宗脉又称督脉,是人体最大的阳经,起于下腹部,上行至头顶后沿脊柱下行至尾骨,并与任脉相连成环。
宗脉贯通全身各部位,并与十二经络相通。
因此,心眼的运行就是通过宗脉来调节全身气血阴阳水火的运行。
综上所述,心眼就是人体内部气机运行规律的总调节器,在目中为外在表现,在宗脉为内在运行。
它与人的情绪、精神、思维等都有关系,能够影响人体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眼与偏头痛的关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可有先兆或无先兆。
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情绪、饮食、荷尔蒙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脑血管的扩张收缩、神经递质的释放、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等有关。
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其主要原因是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或内伤情志、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等因素,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等。
在经络辨证上,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眼与偏头痛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心眼在目中为外在表现,在宗脉为内在运行。宗脉又称督脉,是人体最大的阳经,起于下腹部,上行至头顶后沿脊柱下行至尾骨,并与任脉相连成环。
宗脉贯通全身各部位,并与十二经络相通。因此,心眼的运行就是通过宗脉来调节全身气血阴阳水火的运行。而偏头痛多发生在少阳经和太阳经所过之处,即额颞部和后枕部。这些部位都与宗脉相连或相交。
因此,心眼的运行不畅就会影响到这些部位的气血流通,导致头痛。
其次,心眼与人的情绪、精神、思维等都有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本神》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可见,心在中医学中不仅是血液循环的器官,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和精神活动的总司令。因此,心眼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调节器。
而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环境、情绪、饮食、荷尔蒙等因素有关,其中情绪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中医认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清阳受扰而头痛。
这些都是心眼失调的表现。因此,心眼的调节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偏头痛的发生和程度。
综上所述,心眼与偏头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角度来看,保持心眼的平衡和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避免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注意保暖、避风、适当运动、多喝水等。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恼怒、忧郁等负面情绪,适当放松、娱乐、冥想等。
饮食有节,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易生痰火之物,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菊花、枸杞、芹菜、西红柿等。
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损伤精神和肝肾之阴。
按摩穴位,如太阳穴、合谷穴、风池穴、太冲穴等,以缓解头痛和放松神经。
服用中药或针灸治疗,根据个人体质和辨证分型,选用适合的方剂或针灸方案,以调整心眼的运行和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
预防偏头痛的方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除了及时就医,寻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预防偏头痛的发作,从而减少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预防偏头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避免诱发因素。偏头痛的发作往往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风寒湿热、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咖啡因或酒精等。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诱发因素,或者适当减少接触的频率和程度。
如果能够找出自己的个体化诱发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偏头痛的发作。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偏头痛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午睡过长。
饮食方面,应该选择清淡、营养均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易生痰火之物,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
运动方面,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注意避免过于剧烈或突然增加运动量。
此外,还应该戒除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学会放松和减压。压力和情绪是偏头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失调、清阳受扰等中医辨证类型,从而引起偏头痛。
因此,患者应该学会放松和减压,保持心情舒畅和积极乐观。具体方法有多种,如听音乐、看书、画画、冥想、呼吸训练、按摩穴位等。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倾诉自己的心事和困扰。
服用预防性药物。对于频繁发作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偏头痛患者,除了上述非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预防性药物,以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预防性药物有多种,如西比灵、曲坦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预防性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到效果。
在服用预防性药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及时向医生反馈。
结语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本文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了心眼与偏头痛的关系,以及预防偏头痛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偏头痛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能够摆脱头痛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