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一种“闷”出来的皮肤病,
毛囊炎俗称细菌性毛囊炎,是一种由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毛囊浅部或深部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炎症。细菌性毛囊炎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演变成丘疹性脓疱,有的亦可以发展成深层的感染,形成疖、痈等,头面部、身体多毛的地方均可以发生,伴瘙痒或刺痛。
不清洁、搔抓以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长期穿着和佩戴防护用具,形成闷热、潮湿、密闭的环境易造成细菌滋生,例如疫情期间长期佩戴不更换的口罩,再加上局部摩擦从而引发毛囊炎的发生。
人们常常将痤疮与毛囊炎相混淆,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说明一下:
1.毛囊炎发病原因简单,多为金葡菌感染引起,是皮肤表面的原因,与身体内部是否病变无关;
痤疮发病原因复杂,感染细菌丙酸杆菌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来自身体内部内分泌系统失衡,与雄性激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异常角化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2.毛囊炎皮损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痤疮多可见到典型的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及一些炎性丘疹等损害,痤疮种类较多,表现不一,但痤疮脱落后一般会有黑色素沉淀,严重者较易留疤痕。
3.毛囊炎好发于面部、颈部、臀部及四肢等易与衣物发生摩擦的部位;
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膀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局部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身体部位的皮损可用2%的碘酊外涂,亦可以使用红蓝光照射等,广泛皮肤受累时可口服抗生素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规律,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2-3次为宜;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治疗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