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对流感、肺炎病毒没有预防作用,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板蓝根,和以后会写到的大青叶,是同一种植物菘蓝的两个部位,一个是根,一个是叶。它们都是外感热病常用药。
我们在流感、肺炎盛行时期常听到有人买大量的板蓝根来预防病毒感染,其实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板蓝根对外感热病只有治疗作用,没有预防作用。而且板蓝根不适用于寒性的外感病。
板蓝根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温热病、外感风热
温热病及外感风热,是中医表述,类似于西医的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包括各类感冒、流感,瘟疫。用于温病初起或外感风热,症状多见发热,咽痛为主,可配金银花、连翘、荆芥等药。用于温病中后期,高烧不退,甚至开始胡言乱语,抽搐,昏厥,起斑疹且色紫,属于热入营血,病情较重,可配生地黄、紫草、黄芩,如《温热经纬》神犀丹。比如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和禽流感时期,如果出现对证的情况,就会用到板蓝根。但板蓝根不具有预防的作用。所以大量喝板蓝根来预防肺炎、流感都是无效的。即使是治疗,也需要医生辨证后,或与其他药配合使用,效果才最好。现今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常用板蓝根颗粒口服。用于小儿病毒性感冒,扬州市某三甲医院用自制抗病感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连翘、草河车等),取得良效[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 174]。发热
2、咽喉肿痛
可用于感冒或非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临床曾用于慢性咽炎,将板蓝根注射液改装入喷雾瓶中制成喷雾剂,用时喷其咽部,同时口服板蓝根冲剂,取效[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7):22]。用于白喉,以板蓝根水煎,对发热、喉痛、声嘶、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颇佳,且可使假膜脱落,细菌培养转阴[广东中医,1960,5 (4):192]。咽喉肿痛
3、大头瘟、痄腮(类似于腮腺炎)
用于头面部位,如耳前部、腮部,发热、红肿,或咽喉疼痛或有异物感,可配伍黄芩、玄参、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用板蓝根配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用于上述症状。现代临床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配伍王不留行,少数高热者配合板蓝根注射液,部分患者配合青黛粉醋调外敷患处,疗效佳,且无并发症发生[新疆医药杂志,1991,13 (5):70]。4、丹毒、痈肿(泛指各类急性皮肤科、外科细菌性、化脓性感染、炎症)
用于丹毒等各类皮肤科、外科感染、炎症,常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现代临床用于带状疱疹,用棉签蘸板蓝根药液,直接涂抹在疱疹表面,待半小时后,又用棉签蘸利巴韦林药液涂在疱疹表面,两药交替应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1(3):95]。二、现代药理作用
1、板蓝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癣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2、板蓝根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配伍用于扁平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当代医学,2010,16(34):12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板蓝根配黄芪、大黄、甘草)[湖南中医杂志,2006,22 (1):32]、传染性肝炎(板蓝根配蒲公英)[武汉新医药,1972,(3):1]、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中国临床医生,2003,31(6):63]等。
3、所含成分靛玉红对人宫颈癌、肝癌、淋巴瘤、肝门胆管癌、白血病细胞株等均有抑制作用。色胺酮可抑制肝癌细胞及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4、对动物发热具有降温作用。
5、对动物慢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板蓝根植物——菘蓝
三、使用注意
1、板蓝根苦寒,脾胃虚寒,遇冷易胃痛胃胀、腹痛腹泻者,慎用。不宜久用。
2、板蓝根不具有预防感冒、肺炎、流感的作用,治疗作用亦需要在医生辨证诊治过再使用,一些人遇到传染病来了,就喝板蓝根预防是没有作用的。
3、板蓝根常用于外感热病,或外感病久入里化热的情况,多用于有高热、咽喉肿痛的感冒,但对于感冒初起,以寒证为主,如怕冷重发热轻、鼻流清涕、打喷嚏、咳吐白痰一类症状,不适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温热经纬》《东垣试效方》《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