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究竟应该吃多长时间?
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相信很多人吃中药时都会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这药吃到啥时候?换句话说,就是治疗的疗程是多长时间?
也许你并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地问题,实际上并不容易回答。为什么呢?
首先,与西药不同,很多中医临床指南、中药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中药治疗的疗程概念,缺少能够规范中药治疗疗程的信息和资料。其次,这个表象问题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矛盾是,中药这种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和随证停药为特点的治疗学体系,并未将疗程设定为固定时间,而是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再不断调整,这种思路与西药降压药、降糖药终身服药的理念很不一样。所以,中药的治疗学特点决定了,由于你的机体状态在不断变化,所以长期服用固定组方配伍的药物是不妥的,疗程概念也就被淡化了。
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确实需要一个连续用药时长的参考。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一般而言,有2方面的资料可以供我们参考。第一,中成药说明书信息。一些中成药说明书会明确注明疗程,例如柴银口服液连服3天,金花清感颗粒连服3-5天复方丹参滴丸4周为一个疗程,荷丹片8周为一疗程等。说明书没有明确提到疗程的,可以参考已有疗程信息的同类中成药。第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也包括了很多新药临床试验的推荐疗程时长,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一般为10天,血瘀证建议疗程不少于4周,消化性溃疡建议为4-8周等,临床组方选药时,可以根据主治证选择恰当的疗程。
当疗程确定下来后,这个时长意味着什么?
首先,疗程意味着在这个时间段内,连续服用药物的安全性有保证,不用担心长期服药的问题;而超出疗程时长的连续用药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然后,疗程意味着药物起效的推荐时长,也就是说,在服用一个疗程药物之后,才到了观察药效的最佳时间点,如果服药时间太短,可能观察不到显著的药效作用。所以,疗程时长的确定,是较为谨慎和困难的,既要符合疾病的治疗原则,又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特点,还得有类似功效药物疗程的佐证,综合这些信息来回答这药吃到啥时候这个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