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重磅榜单发布!14个大品种上榜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 | 遥望
01
2022年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发布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创建的中医药循证评价证据库系统(EVDS),对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中成药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和转化研究,结合专家研判,形成了中成药临床证据指数排行。
在第十四届健康中国论坛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上,2022年度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发布。
本次榜单聚焦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两大病种,其中——有5个中成药入选治疗心律失常证据指数TOP榜单,9种中成药入选治疗心力衰竭证据指数TOP榜单。
具体来看,入选心律失常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的中成药有:稳心颗粒,通脉养心丸,参松养心胶囊,心速宁胶囊和养心定悸胶囊。
入选心力衰竭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的中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参附强心丸、芪参益气滴丸、心脉隆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参麦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
在此前几届健康中国论坛循证中药平行论坛上,已经发布了治疗心绞痛、中风、肿瘤、肺炎、流感等疾病的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TOP榜。
中成药循证医学研究质量是是否能够入选TOP榜的重要依据。中药防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实践众多,且临床疗效确切。
张伯礼院士在发言中表示,中医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特别要解决好中药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证据两个关键问题。
当前中医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向未来挑战,张伯礼院士提出了五个着力:
第一个着力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供给;第二个着力是做好临床评价;第三个着力是基础研究;第四个着力是药材生产;第五个着力是新药的研制。
至于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和科学决策的国际公认方法,不仅适合西医,也可以指导中医药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运用世界公认的研究方法生产彰显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的高质量证据,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
据赛柏蓝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
张伯礼院士表示,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丰富的实践和产品,一是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药物品种最多,二是药物覆盖心血管病种最全,三是心血管药物市场需求最大。
02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根本
据张伯礼院士介绍,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临床疗效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根本,引入循证医学方法促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提升,推动了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郑文科副研究员在报告时指出,2020年到2021年之间,中成药一共发表了RCT1285项, 从疾病系统看,循环系统随机对照实验发文量最多,达238篇,随后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按照疾病研究热点看,脑梗塞是最受企业关注的,往后依次是心绞痛、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对于中成药后续的临床研究,有5点提议:第一,继续提高临床试验透明化,加快证据转化;第二,优化随机方法,严格把控PICO;第三,重视中成药临床特点;第四,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确证性的研究;第五,基于当前中成药证据现状以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按照核心指标级工作组制定的规范,开展规范具有中医特色的核心指标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