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有10种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超半数为中成药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据4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氯雷他定颗粒、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萘普生钠片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统计,今年以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有10款药物,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OTC)药,其中6款为中成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ctvUKWDvfxSx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75897&x-signature=U5NlP936Edtw%2B7taj8qcULMWbBQ%3D)
之所以会出现某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变化,主要还是因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药物的疗效确证且不良反应及相关风险较低,企业就可以进行‘转换为非处方药’的申请变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授陆洋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常规的操作,企业进行申请后,药监等相关部门也会组织论证和审定,来确定最终的结果。
今年以来,转为OTC的10款药物中6款为中成药,分别为柴黄口服液、阿胶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接骨七厘制剂、尪痹制剂、通窍鼻炎制剂。其中,柴黄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均为国产独家中成药产品。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共有81个品种由处方药转为OTC药,其中59个为中成药,占比72.8%,中成药是处转非的主力。
处方药转OTC药,最关键的就是安全性。而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中成药转非处方药相对更多。北京某三甲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由于更多中成药转为非处方药,所以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中药监管,保障老百姓安全有效使用。
上述医生表示,处方药转非处方药可为患者、药企和国家三方获益。首先,对于国家来说,非处方药不能进入医保,可以节约国家医保资金。其次,对于患者来说,不需要处方就能在线下药店和线上电商平台购药,购药更加便捷。再次,对于企业来说,处转非会扩大销售渠道,会带来产品销售量增加,能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责编:呼梦瑶
主编:邱越
校对:毛圆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