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并非完全无毒要控制用量和时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905f000316887de6061b~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0406&x-signature=5rSn0NaJ%2BOu3gSzjc%2BMgyefUd4o%3D)
梅全喜做专题讲座。
■食药科普大讲堂
6月25日下午,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南方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第十六期活动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举行。本期活动邀请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梅全喜教授,他以《中成药安全合理使用——您必须关注的问题》为主题,通过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听众普及了中成药安全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
观点一▶▷中成药并非总是安全无毒
据梅全喜介绍,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有特定的处方和特定的制备工艺而制造的药,而且供临床医生辨证使用以及患者根据状况选用的药物。
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梅全喜提醒,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西药造成的,虽然到今天为止西药的不良反应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是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这几年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大家过去都认为中成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安全曾经是中成药的一块金字招牌,但出现了一些安全性事件以后,大家也开始怀疑。比如,马兜铃酸事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鱼腥草注射剂被停用事件等都引起很大关注。
梅全喜还列举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数据显示,2009年—2015年,连续7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上升,中药不良反应从13.3%上升到17.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反而在不断的下降,这是因为我们的关注度问题,我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不够重视。
梅全喜指出,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给我们很大的警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中医药自身的生存。他呼吁,中成药安全性问题已到了必须认真对待、十分重视的时候了,不能再抱着过去那种中成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点。今天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不仅仅是关系到行业问题,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对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也应引起重视。梅全喜称,人们对中药的认识是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开始的。《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下品指的就是有毒药材,不可久服多服。古代发明了炮制毒性药材的技术;对中药用量的归纳,如细辛不过钱、对配伍十八反的总结等都是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充分认识。
观点二▶▷中西药配伍使用要特别谨慎
梅全喜认为,中成药应用要讲究辨证。中医学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临床应用中药的根据,因此要合理使用中药,必须辨证,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
梅全喜提醒,中成药与西药用法上有所不同,中成药的使用是要求对症,同一种病症型不同用药也不同,这是同病异治。而不同的病,症候相同、用药相同,这是异病同治。西医开中成药不知道辨证,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做推动工作,编写简易教材培训西医临床医生,北京已经在做这个工作了。在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这些承认中医的地方都有明确限制,中医只能开中成药,西医只能开西药,不可以越界开药,但是我国目前还做不到,所以大家要知道中药是辨证使用的,不是病了就可以随便买药的,吃药是要讲究辨证的。
梅全喜称,中成药与中成药的合理联用,中成药与西药的合理联用,能达到协同增效、降低毒副反应、减少剂量、减少禁忌,甚至是扩大适应范围。他举例说,一个肿瘤病人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能减轻毒副反应,肿瘤科的大牌西医在给你做化疗放疗以后都会跟病人说回去以后买一些黄芪、党参煲汤喝。非典的中西药配伍治疗亦是成功的范例,非典最后要有大剂量激素的冲击疗法,给人体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导致骨髓炎、骨坏死,这些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中药降低。
梅全喜说,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并用的几率也越来越高。中西药物科学合理地配伍应用能提高疗效,降低药物毒副反应。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能使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强。因此,中西药物联用也有配伍禁忌。他指出,健胃消食片与磺胺类药物同服会导致患者血尿。因为健胃消食片、山楂丸、五味子糖浆等这类药物中均含有大量的植物有机酸类成分,是酸性的,能酸化尿液,导致磺胺类药物在尿道中形成结晶,出现血尿,长期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观点三▶▷中成药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时限
中成药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时限。梅全喜强调,要做到合理用药,就应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和所治疾病的病情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严格控制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时间,长时间或超剂量使用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药应掌握两点:合适的剂量、合理的疗程。
梅全喜认为,中成药的剂量与临床疗效紧密相关。如果用药剂量不足,其药物中有效物质的生物利用度不能达到有效状态,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中成药用药剂量过大,也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有些中成药组方中含有药性比较峻猛的药物,用量过大,可以克伐人体正气。广西曾有一例超量服用人参致病人出现心衰而死亡的事件,其实中医传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故有人参杀人不为过的说法。
梅全喜指出,中医治病是很重视合理的疗程,中医理论自古以来强调用药物治病应中病即止,这个疾病打中、恢复、开始好转了,药物就要开始停止了,强调的就是合理疗程问题。很多的中成药含有的一些成分,如砷、汞、铅等重金属,马兜铃酸等,并不产生急性中毒症状,而是通过长期用药后产生蓄积作用,当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的剂量后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应用中成药应控制合理的疗程,不可长期服用。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就是因为长期服用而导致的。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梅全喜认为,作为医务人员应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确保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正确合理的应用。作为老百姓也应该对中药注射剂有所了解。他解释说,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是要充分肯定的,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其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社会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反应有点过度,特别是一些媒体通过炒作起到了渲染作用。
撰文:黄应来 承国香
摄影:吴伟洪
■嘉宾名片
梅全喜
梅全喜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科教科科长、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博士生导师。他同时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常务委员、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编委会主任、《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梅全喜长期从事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地产药材研究与开发工作,近年来研制出医药新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主编出版中药专著40多部,在国内外医药杂志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300多篇。同时,发起并牵头组织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和我国第一套高等医药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