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成药是润肺止咳的“好帮手”,比二陈丸更有针对性
国庆期间参加了一个有关中医肺病的讲座,其中说到了止咳化痰这方面,话说新冠以后,慢性咳嗽、咳痰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常态,吃了很多西药治不好,还产生副作用,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还是得从体质出发,什么体质呢?痰湿体质。对于痰湿体质的改善,西药是无法依靠的,关键还是中医。但是很多深受其中的患者会说到:中成药也吃了很多,可没见什么好转?根本没有,都是骗人的。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吃中药没有用,而是你没有用对。市面上用于止咳化痰的中成药有很多,但是不能随意选取,一定要针对性的选择,具体怎么说呢?下面和大家唠一唠。
拿我曾经的一位患者朋友来说,他本身有轻度慢性支气管炎,新冠以后咳嗽很明显,而且还伴有粘痰,有时候咳嗽的剧烈,吃点西药能暂时压制下去,但很快就反复,整体就是隔一会就要咳几声,帮他看过之后,发现他消化不好,大便塘沽,一看舌头,体胖大,苔白腻,明显齿痕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ad8b5fe3bc504c60aaa527d4fe85370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7792&x-signature=2NvjEm4ALI3idBvVLFtKUIkjiCE%3D)
辨证之后,就知道他这是典型的痰湿体质,这个湿不除,痰就会源源不断涌出来,那你必须得治呀,将这个痰湿体质调理好,否则进一步发展,咳成慢阻肺就糟心了,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之前有位20多岁的小伙就是这样的情况,后悔的不行。
那这个时候有些人就说了,吃点二陈丸就行。二陈丸虽说有很好的化痰作用,但是针对性不强,也就是说如果是痰湿体质的话,用二陈丸就不太合适了。
可以用这个中成药——参苏丸,比二陈丸还更胜一筹。
组成: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甘草等。
主要功效是益气补中、祛痰止咳。但又不仅仅在于这些。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而肺为储痰之器,参苏丸就是想到了这一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033a3adf4954e989c6d492cf9733b7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33387792&x-signature=1x81Hsip81hpR7Rwj7evd2RZf%2Fs%3D)
其中,党参和紫苏叶用来宽胸理气、益气补中,促进肺气的宣发,有宣肺止咳之效。
桔梗、甘草,主要就是针对咳嗽痰多的,可清热化痰、补肺止咳。
茯苓、半夏和陈皮,一方面可以燥化体内的寒湿,一方面还能健脾。
不仅解决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表面的不适,最主要的是会找病根,从根上出发,断绝痰湿的源头。
那么,参苏丸适合哪些人群呢?
一般适用于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咳嗽痰多、头痛鼻塞、胸闷呕逆、乏力气短等症状。如果是风热感冒,那就不适用了。
如果你属痰湿体质,最近受寒了,适当增加具有温中散寒、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如生姜、大枣等。
如果你平时气血就比较虚弱,可以增加党参、甘草等补气养血的药物,或者加点黄芪,以增强人体的正气。
如果咳痰很多,可以加入杏仁、麻黄等药物,以增强祛痰止咳的效果。
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自己的证型,自己无法准确判断时,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师进行辨证,不要吝啬问医生,以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