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大家学习一下中医吧,里面是中药知识的干货
说到中药这个词,其实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不过,那时候的中药指的是三品分类里的中品药,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中药完全不是一个意思。直到近代西方医药系统全面传入中国,差不多是19世纪后期,为了区分我国传统医药和西医药,我们才开始广泛使用中医和中药这些称呼。
另外,药这个字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的青铜器铭文里就已经有它的记载。《说文解字》里解释它是治病的草药,还特别提到字形中有草和乐声,这不仅说明了药物大多来源于植物,还透露了古人对药物和健康关系的认识。繁体字藥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
翻开清代以及更早的本草文献,会发现那时临床上应用的中药已经超过了3000种。而到了20世纪中后期,通过调查统计,中药资源的种类更是达到了12800多种。现在,国家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中药资源普查,估计将来会有更多种类被发现,包括人工种植和驯养的品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么多的中药里,功效明确、疗效可靠的只有大约500种。
可能有一个问题,很重要,但是大家容易忽略。那就是,什么是中药?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深入、全面的探讨,但大多数人会认为,中药的核心特性在于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中药除了这个本质属性之外,还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不过,大部分中药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还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临床需求,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比如炮制、切片等,这样才能让它更安全、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另外,中药的知识和理论表达,离不开中医特有的语言。这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在历史、哲学、文化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独特性。比如,中药的性和效——这些都是古人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来描述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使用规律。直到今天,这些理论仍然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要学习中药,我们就从下面这些中药名词的记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