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耳鸣好了,耳聋好了,听力提高了!
1
三国时代有个很出名的道士叫左慈,他精通五经,晓房中术,也懂得占星术,《后汉书》记载其人少有神道。
葛洪《神仙传》中记载其能够役使鬼神,会变化,辟谷。
有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桌游叫三国杀,里面左慈就是根据历史设定他的技能为变幻莫测。
左慈的境界很高,传说最后进霍山练九转丹,后来终于得道乘鹤而去。
今天介绍这个中成药就是以左慈来命名的,叫耳聋左慈丸。
虽然名字只有耳聋,事实上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这个中成药都能拿下。
这个方子出自一个不起眼的清代医书《饲鹤亭集方》。医书不出名不要紧,里面的这个方子却脍炙人口。
组成:熟地120克、山萸肉60克、茯苓45克、山药60克、牡丹皮45克、泽泻45克、磁石90克、柴胡33克。炼蜜为丸。
前六味药岂不是赫赫有名的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专业户,填精益髓。
2
熟地用量最多,是方中的领导班子,给方子定好基调,熟地是生地炮制而成,色黑而质地黏腻,类似于肾精的那种粘稠状态,色黑入肾,古人又称其为地髓。
肾开窍于耳朵,肾精亏虚不能上注于耳朵,滋养耳朵,耳中就会出现吱吱响或者嗡嗡叫的声音,尤其是夜深人静、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这种耳鸣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山萸肉,味酸性温。
张锡纯认为其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
山萸肉最补肝气,中医说乙癸同源,也就是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所以熟地和山萸肉在补肝肾的层面是最佳拍档。
山药可补肺脾肾三藏,山药是一味平和的补药,作为药食同源之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经常吃山药对脾胃很好,脾胃好了气血生化就有源头。
气血充盈以后就可以更好的转化为肾精,充后天养先天。
茯苓和泽泻都是祛湿要药,祛湿和滋阴矛盾吗?并不矛盾。
阴液是身体里正常的津液,而湿气是津液运化失常的产物,滋阴补充的是身体的好水,而祛湿是排的是身体的浊水。
换个角度来说,就好像种植庄稼,水是必须的,庄稼离不开水,水多了也不行,庄稼会淹死。
茯苓和泽泻正好把湿气通过小便排出去,维持水液的动态平衡,滋养身体又不会造成负担。
牡丹皮因清虚热而闻名,肾阴肾阳本是好好相处的,肾阴不足的时候,肾阳就喜欢跑出去闹事,一闹事这种虚火就上炎了,上炎攻耳就可能出现耳鸣、耳聋、头昏脑胀,用牡丹皮把这种虚热给清泻掉。
磁石就是磁石粉末,质地很沉,能把上越的阳气往下拽,能镇压上越的虚阳,也能镇压肝阳缓解头昏、耳鸣。
磁石用来降,柴胡用来升,磁石降的是虚火,柴胡升的是清阳。内经里面说过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柴胡质地轻灵,能把肾精升发到头面,滋养耳朵。
耳聋左慈丸偏对虚性耳鸣耳聋相对友好,比如伴有腰酸、腰痛、头晕的肾虚症状,年龄偏大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