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个中成药,脾胃好了、湿气没了、眼袋也消了!
眼袋大,是排在长皱纹,长斑之后显老的第三大公敌。
从中医角度,眼袋这个位置,对应的是胃经,所以当脾胃不好,湿气变重,就会眼袋也变大,所以眼袋就是体内脾胃湿气的最典型特征。
《内经》里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今天我推荐的是一个中成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脾胃好,湿气没了,眼袋也消了。它就是著名的,能标本兼顾,断绝湿气源头的名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莲子10克、炒薏苡仁1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炒白扁豆15克、茯苓20克、人参(或党参)20克、甘草20克、炒白术20克、山药20克。
为什么说此方,可以断绝湿气源头呢,因为我们湿气的源头就在脾,所以中医祛湿,不单单祛湿,单祛湿,是治标不治本,所以真正要从源头祛湿,就必须一边健脾一边祛湿。
第一组合:补气之王,人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
这是著名的补气名方,四君子汤,是补气的祖师爷级别,也是基础方,在这个基础方上做加法,可以组成很多方剂,四味配方,分别是君臣佐使的责任担当。
君药(主角):人参(党参)补心脾肺三气。
臣药:白术燥湿气补脾气,尤其是炒制后,更偏重燥湿。
佐药:茯苓利湿气健脾。
使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所以这不仅是补气之王炸组合,更是首补脾胃之气所选。
第二组合:养脾胃,山药、莲子肉,山药。
不但补脾养胃,还生津益肺且补肾涩精,莲子肉不但补脾,还养心,益肾。
所以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健脾祛湿,兼养心肾肺,其效果更上一层楼。
平时,这对搭配非常适合用来煲粥或者煲汤,作为保脾胃的常用搭配。
第三组合:排湿祛湿的联合梯队,白扁豆、薏苡仁、砂仁。
他们都是药食同源,家常祛湿的食药材,白扁豆化湿气,薏苡仁一点点渗湿气,砂仁醒脾化湿,这个联合梯队,放在此方里面,配合茯苓,白术,加强祛湿的药用效果,将身体已有的湿气,来个大清理,所以这个方子,是一边清理脾胃垃圾,一边养护脾胃。
平时湿气不重的话,也可以用来煲养生粥。
瞧瞧白术燥湿、茯苓利湿、薏苡仁渗湿、白扁豆化湿,真是八仙过海显神通,根上祛湿绝源头。
第四组合:单味药材,桔梗。
通肺宣肺利气,通调水道,为什么健脾的药里面,要放调肺的药呢,因为脾为土,肺为金,五行关系中,土生金。
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培土生金之意,他们是母子关系,必须同时兼顾,互相帮助,而且前面的配方里面,很多都是同时补脾润肺的。
参苓白术散,一边祛湿,一边健脾,真正实现了,干掉湿气的源头,这样脾胃好了,眼袋自然就笑了。
作为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颗粒或者参苓白术丸,都是一个组方,看你个人选择喜欢的服用方法。(如果自己打成粉剂,六克为一般通用的常用剂量)
最后再提醒一下,参苓白术散,是偏温补,虽然没有太多禁忌,但总体偏温,适合寒湿之人,像脾胃虚弱,吃得少、大便偏软或者稀,气短咳嗽,身体倦怠乏力等都是适应症状。
但是如果不仅仅是寒湿加虚弱的人,有其他问题在身,比如发烧,感冒后期,嗓子疼暂时停用,另外一种舌红苔少,阴虚火旺,舌苔黄厚,典型湿热的话可以考虑二妙丸。
以上是我们内养的选项。
外调的方法,最好也配合,比如找到对应祛湿的重要穴位:太白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承山穴,脾经等,可按可刮可灸,记住内养外调才是中医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