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生正当时国粹中药显优势
三伏养生正当时 国粹中药显优势
三伏养生正当时 国粹中药显优势
三伏养生正当时 国粹中药显优势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也最为旺盛,在中医上将这个时候视为冬病夏治的好机会,在这个时候将人体内的寒气与湿气逼出,有助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笔者发现三伏天养生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国国粹——中药。
近日,信阳除了各医院的三伏贴走俏外,各大中药养生店也是人满为患。笔者走访了恒大名都小区内的田之缘中药养生店,楼下中药养发,楼上中药熏足、气渗……人气爆棚。店主王女士最初从医,由于热爱养生,便开了这家店。
王女士表示现在,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许多人从网上、微信等渠道学习一些五花八门的养生信息,但不能盲目养生,她运用自己的医学基础及对中药的学习,开了这家中药养生馆把正确的科学的养生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夏天是一个排湿气的季节,夏天一定要把汗出来,少开空调尽量出汗,出汗是人体一个自我调节,同时排除湿气。一些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夏季一般是这些疾病的缓解期,可以趁此时机治疗,减轻其症状。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手段是三伏贴、中药熏蒸结合食疗可以把沉积的寒邪祛除,甚至增强体质,这个尤其适合一些平时比如说爱手脚冰凉的、宫寒的、月经不调的,体质稍微弱一点的。
王女士给大家提供几种易操作的三伏天祛寒湿的几种办法: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透皮给药之后整体发汗,逼邪外出,双补双泻。中医讲:血汗同源,出大汗会损伤心液(伤血)。发大汗很容易造成身体虚脱,中药熏蒸恰恰是结合了按摩、热敷、艾灸三种调养方式,有补有泻,熏蒸的过程给皮肤喝药,所以最适合于中国人自己的体质。
中医讲寒气不祛,阳气不生。补阳必先排寒邪,寒邪不祛,越补越湿。这就是为什么做任何项目之前都要药浴的根本所在。
三伏贴:
"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喝热水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适当运动
人们常说"夏练三伏",最好进行一些"温和低调"的运动,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
据悉,"冬病夏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还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办法治疗。(楚云云)
新闻线索邮箱:yxxy2013@126.com
新闻热线电话:0376—63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