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亏虚,肾虚的四个阶段,看看你是哪一种?
肾虚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尤其是男性朋友。现在很多人在看病的过程中,总爱问医生自己是不是肾虚,需要不需要补肾?还有的人根本不咨询医生的意见,身体一不舒服就干脆在家里吃补肾药,没有效果的时候来找医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肾虚呢?我们知道,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分为肾阴、肾阳两方面,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肾虚。
中医养生和治病讲究对症,养肾的时候不能盲目乱补,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调理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肾虚的类型,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肾虚类型:
1. 肾阳虚——畏寒怕冷
肾阳能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也称元阳。肾阳不足就会影响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发生病变。所以要通过后天的静心调养来呵护肾脏。肾阳虚就是人体卫气卫阳虚弱了,会有以下表现:
(1)感冒不断,畏寒怕冷
(2)爱喝水,四肢不温,又口干舌燥
(3)口腔溃疡,夜尿多
(4)腰痛、腰酸、关节等经常痛
(5)排尿无力,余沥不尽
(6)肾炎、膀胱炎、阳伟
所以,这类人在调理的时候就要温阳祛寒。
2. 肾阴虚——容易上火
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反过来,各个脏腑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导致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往往会出现:
(1)潮热盗汗、两颧潮红
(2)舌红,口干咽燥
(3)手脚心、胸口发热
(4)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5)失眠多梦
所以,平时要及时补阴,制约偏亢的阳气。
3. 肾气不固——二便、精有异常
肾气虚失于固摄。劳累过度,久病失养耗伤精气,肾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出现肾气不固的症状。
肾司二便,小便靠肾气摄纳控制。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1)尿失禁,小便淋漓不止
(2)关门不固,出现早谢
(3)夜尿增多,腰膝酸软
(4)听力减退,面色苍白
(5)舌质淡,苔白
所以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强劳伤肾,固摄肾气。
4. 肾不纳气——时常喘息
中医认为呼吸不单是肺的事,吸气靠肾,呼气靠肺。肺肾两脏密切配合才能正常平和地呼吸。如果肾气虚衰,肾不纳气,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1)喘息不已,吸气困难
(2)呼多吸少,欲望减退
(3)早些,腰膝酸软
(4)头晕耳鸣,夜尿增多
(5)面色白,舌质淡
所以治疗这种关键在于调补肾气。
肾不纳气与上文的肾气不固都是肾精所化的气不足。肾气不固,失于封藏固摄,就会出现小便失禁、早些滑精;肾不纳气,失于摄纳,不能接纳肺吸入,出现呼多吸少的喘息。二者虽然同为肾气虚,但表现的症状各异。因而肾气不固的治疗,是在补肾气的基础上重在固涩收敛;而肾不纳气的治疗是在补肾气的基础上,重在摄纳。
那么,你的肾虚处在哪一个阶段了,仔细对照一下,抓紧时间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