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调理的关键步骤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千零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發針瀉矣。若先若後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此之謂也。——《黃帝內經·離合真邪論》
(接前文)所以黄帝和岐伯问答,有的时候我们能想象出来,其实这也是师徒之间的一番对话。岐伯也在用各种方法,让黄帝明白针刺的时机是什么?紧接着他就总结了一下,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他说候的时机一刹那都不能迟疑,赶紧发机,如果是不知道这个时机的人,纵然时机已经到了,也扣之不发,总而言之,手就在扳机上,他就是不往里扣,就是不发弩箭,这个时机就错过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是西汉那个时候最终成书的,文字有一些是战国的,有一些是先秦的,还当然最多的还是汉代的,汉代的武器就有弩了,就有弩箭了,我们知道考古学里边发现了弓还有弩,打击远距离目标的一些武器,用此来形容针刺,其实射弩也是一样,射弩就是等目标到的时候,你正好你触动扳机,你正好能打准他。
第二是到了之后你没扣动,一会儿他就跑了,跑了之后你再扣动扳机打不着,他是用词来形容针刺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段话就理解到位之后,我们联想到临床你就会非常的形象,你就感觉岐伯的这段论述非常形象,就是你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时机,无论是内伤还是外感,还是气血的病,还是五脏的病,还是经络的病,你都要找准时机,肝郁的人,你赶紧给他舒肝,舒肝好了之后,肝气郁结脾虚就好了,脾气郁滞的人,你赶紧给他理气,理气完了之后再健脾,你千万不能倒过来,先健脾,脾本身气就郁,你一健脾之后他不更郁了吗?那些白术、参用多了之后就更郁滞了,你应该先干什么?先用木香、砂仁、陈皮、焦三仙先理气,理气之后再健脾。
所以说治任何病有先后次序,就像套娃似的,我后来看了一个俄罗斯的展出,其中就有套娃,套娃是什么呢?就是最里边那个娃娃特别小,再往外套一个大的,再往外再套一个大的,一层一层,它能套十几个娃套,其实治病也是一样,治病可能最终极的那个本质就是最里头那个娃。但是你一下子找不着它的,你必须抽丝剥茧,先把最外层那个娃去掉,去到十几层之后,里边那个本质的核才显露出来,到最后你把它治好之后,这个病就彻底治好了,用老百姓话讲,这就找到病根了,所以说治病的时候,有时候候是有先后顺序的,千万不能说是一开始你就把最里边那个娃掏出来,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说有很多患者就跟我说彭博士,我肾这么虚,你赶紧给我补肾。但你想想看,你直接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等等,这些药补了肾之后,你脾胃不好,你不还是补不进去吗?这就既又犯了,这有很多患者以前找好多名医给他补肾的,我看那方子都开的非常好,全是补肾的方。但是吃了之后就是不管用,什么原因?因为大家想想,不一定吃什么就能真正补进去,需要你身体的运化,这个药你身体运化好了,就像老百姓讲的消化了,吸收了之后,这些药才能帮助你的身体,你脾胃虚寒,湿气重,你吃这些特别补的药有两个结果,第一个就是偏寒的,有可能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你根本就吸收不了,你又排出来了。(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一千零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