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肾虚”与“肾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分辨不清肾虚与肾病的概念,对两者的理解存在偏差与混淆。肾是中医学的五脏之一,与现代医学的肾脏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在健康状态、疾病条件,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五脏六腑,其中五脏为肝、心、脾、肺、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所以中医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有三大功能,即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
肾藏精是指肾能封藏精气,肾精能促进生殖以及生长发育,包括头发、牙齿、骨骼、智力等方面。此外,中医学认为五脏相互关联,人体的其他脏腑功能均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主水是指肾能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参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肾主纳气是指肾能保持呼吸的深度,所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意思就是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但肾才是保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脏器。因此,中医学的肾是一个融解剖、生理及病理并包含多系统功能的综合概念,而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器官。
西医解剖学认为人体有两个肾脏,外形如蚕豆,分别位于腹腔内、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肾脏具有排泄体内代谢废物、排尿、维持体内细胞环境平衡及分泌特定激素的生理功能。因此,现代医学概念中的肾脏是有具体解剖位置、确切生理功能和特定疾病变化的实质性器官。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肾虚多指中医的肾,而肾病则多是指西医的肾脏,此肾非彼肾。
肾虚的临床表现
中医理论中肾的疾病多以虚损性病变为主。由于中医的诊断是基于症状的辨识,所以肾虚实际是一组以肾功能不足而呈现出的一组症状群。
1
腰膝酸软
是临床最多表现的症状,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故腰酸腰痛为肾虚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耳鸣
肾有藏精气的功能,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如果肾精亏虚,耳部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3
脱发
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肾的功能会在头发的光泽上表现出来,肾虚患者可能出现脱发、头发干枯无光泽。
4
骨质疏松、牙齿脱落
所谓肾主骨,骨骼的充养有赖于精气的滋养,肾虚容易出现牙齿脱落、骨质疏松等病变。
5
生殖功能相关症状
包括性欲减退、不孕不育、男子阳痿、早泄、女子经闭或卵巢功能早衰等,男子的生殖功能以及女子的经、带、胎、产均与肾精相关。
6
脑髓不充的症状
头晕、失眠、健忘、智力低下等,肾生髓,以充脑的功效。
7
肢体浮肿
肾主水液代谢与排尿功能,肾虚可能出现肢体及全身浮肿的症状。
8
气喘
肾主纳气,肾具有维持呼吸深度的功能,肾虚可能出现气喘、气短的症状,尤其是久病咳喘的患者。
9
先天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等症状,是先天肾精不足的表现。
10
腹泻与尿频
肾开窍于前阴与后阴,肾虚患者可能出现凌晨腹泻或夜尿频繁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肾虚的诊断是中医医师结合症状、舌苔、脉象、体质的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并非出现以上症状就是肾虚的表现。而且在中医的理论框架里,还需要结合阴阳、气血辨证,肾虚具体细化为肾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等具体病理状态,进而针对性治疗。
肾病的临床表现
肾病是西医对肾脏功能或形态受损而出现病理变化的泛称。临床往往以检验及检查的异常而诊断。患者常会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
蛋白尿
尿液检测发现尿蛋白阳性,表现为尿中大量细密的泡沫,犹如啤酒沫样。
2
血尿
尿液检测发现尿红细胞阳性,且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的异常红细胞,表现为尿液偏深,甚至肉眼可见的血尿。
3
水肿
初起往往以眼睑及双下肢水肿为主,严重患者出现全身水肿及胸腔、腹腔的积水。水肿是大部分肾病患者就诊的原因。
4
血清肌酐升高
血液检测提示血清肌酐数值的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往往意味着肾病往肾衰竭方向发展。
5
高血压
肾脏能分泌调节血压的激素,肾病时由于体内激素失调,很多患者出现高血压,而且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
6
贫血
肾脏能分泌促进血液红细胞生成的激素,当肾病进展至肾衰竭后,患者往往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表现为面色、指甲苍白,头晕目眩。
此外,肾病患者还常出现腰酸腰痛、夜尿频繁等症状,但肾病的诊断依赖检验与检查来确诊,而不是以症状来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行尿常规、血清肌酐检测,以及肾脏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肾病。
肾虚与肾病的区别与联系
肾虚与肾病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分别是中医与西医的概念,是两种医疗体系的对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的不同认知。简而言之,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集合体,而非具体的实质性器官,其功能广泛,不仅包含西医肾脏功能,还涵盖了生殖功能、脑功能、生长发育等多系统功能。西医的肾脏则是具体的实质性器官,具有排尿、排泄代谢废物等功能。与此相对应的是,肾虚是一组以肾功能不足导致的临床症状群,依赖于中医医生的综合辨证,是基于症状的中医学诊断。而肾病则是一组以肾脏功能形态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疾病,依赖于检验检查的确诊。
肾虚并不代表肾病,肾病也并不一定肾虚,但两者之间存在关联。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肾虚的相关症状,比如腰酸乏力、头晕目眩、夜尿频繁等。围绕肾虚的中医治疗,亦能改善肾病的临床指标,这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中医的补肾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也能协同改善肾病的指标与预后,减轻某些西药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专科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前提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选自《家庭医学》2023年7月刊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韩世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