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都在看手机,肾精也在慢慢消耗,但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养好精气神的第一步,就是着重调理好最消耗精神的五个地方。一般来讲有五个:第一眼睛,第二耳朵,第三舌头,第四鼻子,第五就是大脑妄想。
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而内三宝为生命之根,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长寿,少生疾病。
可是我们毕竟是凡人,生命不过数十载,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要是真学鹿龟鹤,那岂不是人人都成了苦行僧?凡人自有凡人的办法,该吃吃,该睡睡,然后学点中医养足精气神,永葆青春美貌,这才是我们多数人的追求嘛。
《黄帝内经》上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意思是人的精神要保持恬淡虚无的状态。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我们的精神状态安守祥和,我们的健康状态就会相应的健康。如果我们的精神飘渺,时时飘忽。我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失衡。现代人非常注重营养,其实人体本身需要的能量是不多的,但90%的能量就是心生妄念消耗掉的。
精神内守中,守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很重要的。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如果每天留恋花花绿绿,精神就会消耗掉。
我们曾多次讲述手机对于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危害。现代人严重依赖手机,把精神都消耗在手机,中医上学名叫肾精。比如一天都在看电视、看电视,身体的肾精慢慢地消耗,但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只会感觉非常累,因为肾精消耗严重。
眼睛东张西望地留恋,看到了欢喜,心生贪恋。这都是耗精神。虚云老和尚,从来都在定中,他的照片眼睛都是下垂的。所以他到一百多岁,精神好,视力也好,甚至能写小楷字。
眼睛是通肝木,耳朵是通肾水。现代人听音乐,喇叭开得很大,这些音都是物理音,对人的精神都是损伤的。寺院里讲究环境清净,声音要安静。人要多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而不是拉伸耳朵去听,消耗自己的肾精。
第三个舌头,口味要清淡。很多人追求重口味。吃酸辣火锅,或者每天要吃橄榄菜,辣椒等下饭,这都是口味败坏。
而口味败坏,根本原因就是肾精不足。比如解渴。口渴了,喝水能解渴吗?其实解渴是靠体内生津。有些糖尿病的,一直感觉口渴,就是他体内无法生津的原因。津恰好是来自肾水和心火相交以后,嘴巴就有口水,这时的口水是甜的。肾精不足,你就感觉不到甜味。
第四个是鼻根。许多人很爱闻香水,女士们爱喷香水,但有所不知的是香水会伤脾胃,让人消化不好。法华经说了鼻根有八百功德,如果鼻根清净,你看一个地方,好不好,比如你要买房子,你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了。这是鼻根清净的功德。
第五个是意根,人的大部分的精气神都给妄念给消耗了。比如疑心重的人,一般脾胃不好,不容易聚积脂肪。通常手纹会比较乱,因为思维太复杂,容易猜疑,一会儿想他是好人,一会儿想他是坏人。这类人就比较累。所以人要简单一点生活,这样精气神就足。
肝主疏泄,禁欲就意味着疏泄不利,让人很憋屈。所以中医讲的是节欲,即量力而行。当以个人舒适为度,比如说性生活之后没有明显的疲惫感,精神没有受到影响,当时略微有点腰酸不要紧,第二天能恢复,那不算过。
肾精化气,靠肾阳。要增加肾阳,那艾灸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艾灸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艾灸到肾跟丹田,最好是暖而不是热。《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作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暖就是少火。艾灸的时间自己把握,但是一定要暖。
有的人艾灸容易上火,上火就灸涌泉穴。涌泉引火归元,而且涌泉就在在肾经上。
艾灸、按摩和祝由是上古时期养气的三大法宝。所不同的是,按摩是由力化气;而艾灸是由气化力。调气之法,为火最快,借助太阳的力量来调节我们人体的小太阳。
施灸,最重要的是屏气凝神,将心放在被灸处,神到气到,才会有效。所以艾灸时最好是能专心养气。
养气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就是气海、膻中、足三里,百用百灵。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即是该穴。)
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中医认为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对肺脏的保健功效很好。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元气。水谷之气是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气用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
要修心养性,调养好自己的精气神。精气神都调养好,精神状态才会饱满。养生的第一步就是要清心寡欲,放下执念,饮食规律。这样自然而然,精神状态就会饱满,精气神元气就会充足,身心俱适。
今天给大家分享道家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印:握固。
握固方法: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这便是握固了,平时的握拳是把大拇指放在外面,握固则是把大拇指放在里面。
此功法不拘时间,要提醒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握固。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开会等手臂闲下来的时候都可以握固。
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
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 肝主握。
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的。
春秋时期《老子》一书说:骨弱筋柔而握固。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身体非常柔弱,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他们的护体秘诀就是双手握固。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握固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正气,从而抵御外邪侵害,达到《黄帝内经》上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
现代疑难重症及慢性疾病的克星
——中医扶阳
现代人的诸多病症,包括被现代医学认定为不可治愈的疑难病症,大多都是由于阳气不足造成的。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在临床中就指出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中医大家李可老先生认为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风湿免疫病和肿瘤的发病原因都是由于寒气侵袭、阳气受损造成的,这是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这些病证的客观条件。李可老先生还讲解了相关扶阳学说的运用。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造成阳气亏虚、万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过度贪凉饮冷、无节制熬夜、营养不均衡、缺少体力活动等,都会造成阳气内虚。而抗菌素、激素的滥用,不辨证的清热滋阴、泻火通便,使本来阳虚的身体雪上加霜。也有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在未病倒之前都不以为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爆发时,才追悔莫及,病来如山倒时,才会醒悟。
扶阳派医家对于千变万化的病证,都主张扶阳,因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救治危重病证,更要重视回阳救逆,因为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疗各种疑难病症,都强调以四逆法收工,因为阳气虚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扶阳学派重用附子、干姜、桂枝和肉桂等扶阳药物为特色,在临床上扶阳派的医家多能大胆使用此类药,屡起沉疴,让世人折服。
扶阳学派,护阳扶正,见识卓绝,回阳救逆,闻名于世;200年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武汉扶阳中医馆:名医坐诊
见效快,道地药材
疗效好,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