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的原因主要有肾精不足、气血亏虚、湿热瘀滞、血热风燥等,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别采取补肾益精、补益气血、清热祛湿、凉血祛风等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所以毛发的生长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盛衰都有密切的关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诸经血气盛,则眉髭须发美泽 。在生理状态下,青壮年人精血旺盛,毛发生长而有光泽,年老体弱者精血虚衰,毛发干枯而脱落。临床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脱发,主要有斑秃,包括普秃、全秃,中医称为油风;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早秃,中医称为蛀发癣、发蛀脱发;以及药物引起的生长期脱发;产后、重病后、手术后发生的脱发等。在临床辨证诊治各种脱发患者时,主要应用以下八种治法:
一、疏肝散风止脱现代社会工作高效率、生活高节奏,人的情志活动、精神状态易超过正常限度,引发疾病。很多人在脱发前都有精神紧张,情致抑郁等病史,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过度紧张、意外刺激等精神因素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头皮局部血虚,风邪乘虚而人,而引起脱发。症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发根松动,局部头皮发麻发痒,伴烦躁或郁闷,胸胁胀满,善太息,夜寐不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散风、调理气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常用药:柴胡、枳壳、赤白芍、川芎、香附、当归、羌活、荆芥、菊花等。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还可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肝木乘脾土等多种症候,临床应随证加减。如局部头皮发红,周围毛发松动,为肝火上冲,灼伤毛窍,可加黄芩、丹皮、龙胆草;若局部头皮发麻、刺痛,为头皮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可加当归、红花、牛膝;若伴头晕头胀失眠,为肝阳上亢,可加灵磁石、生龙牡等。
二、凉血祛风止脱
血分蕴热,外受风邪,外风与内热相搏,上犯巅顶;或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热化火,热盛生风,上犯巅顶,热伤阴血,灼伤毛窍,则毛发失养而脱落。发乃血之余,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摇木动之象也 。此证多见于青壮年人,头发突然大片脱落,头皮微红痒痛;或头发干细少泽,散在脱落,头屑多而细碎干燥,头皮瘙痒。伴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可选用凉血四物汤、凉血消风散。常用药: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黄芩、地骨皮、蔓荆子、侧柏叶等。
凉血祛风止脱法常用于脱发早期,头发松动易脱落时。血热风燥易耗伤阴血,煎熬血液成瘀。若患者经过治疗血热风动证候减轻,头皮恢复正常,脱发停止,而新发生长缓慢,应加用养血益阴、活血化瘀等药物,以改善毛囊营养状况,促进毛发生长。
三、除湿通窍止脱
患者多为湿盛体质,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体内蕴湿生热,湿热上蒸巅顶,侵蚀毛根,阻滞毛窍,影响毛发生长而导致脱发。症见头发油腻光亮,脱发多,新发生长缓慢,头顶毛发日渐细软稀少,两鬓角及前发际上推。伴口臭、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可选用平胃散加味。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苦参、泽泻、茵陈、生山楂、蚕砂、菖蒲等,大便秘结加生白术、生首乌。
除湿通窍法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皮脂溢出的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旧称脂溢性脱发)。湿热蕴久,阻滞脉络,损失脾胃,导致气血生化和运行障碍,头顶毛窍失于濡养,毛囊萎缩,新发难生。因此,患者经治疗后若湿热症状减轻,可酌加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药物,如川芎、牛膝、桃仁、红花、生黄芪等。男性型脱发常有家族遗传史,辨证多属阴虚湿热证,治疗可酌加滋阴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四、养血生发
中医有发为血之余之说。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而致头发大量脱落,枯黄无光泽,伴面色萎黄、心悸、头晕、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可选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二至丸、神应养真丹。常用药:黄芪、当归、生熟地黄、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天麻、羌活等。
养血生发是中医治疗脱发的传统常用疗法,用于血虚不能荣养毛发之证。其他证型的脱发患者,只要没有明显的湿热瘀等有形之邪,均可加用养血生发药物,给毛发以充足的营养,促进头发生长。
五、化瘀生发
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血瘀阻络常因跌打损伤、情志内伤、以及久病人络所致。症见:头部圆形脱发,或头顶秃发,病程较长,伴情志抑郁、头痛、夜寐不实,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暗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生发为法,常选用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常用药:麝香(可用菖蒲代)、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丹参、大枣、郁金、鸡血藤等。
有研究表明: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瘀滞,经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单纯外用药组。
六、益肾生发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肾气衰,发堕齿槁。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毛发不能正常生长。症见:头发大片脱落,甚至全秃、普秃;毛发稀少细软,生长发育迟缓;或老年体弱,毛发干枯少泽脱落,伴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耳呜,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治疗以补肾益精血为法,常选用七宝美髯丹、左归丸、二至丸。常用药: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潼蒺藜、补骨脂、女贞子、墨旱莲等。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其生机根源于肾。故临床治疗时常配合应用滋补肝肾、养血生发药物。益肾生发是中医治疗脱发的传统常用疗法。不少人认为脱发就是肾虚引起的,很多生发的保健品也都宣传有补肾的功效。但补肾的中药大多性温,不适合有内热、湿热的人服用。
肾虚脱发一般病程长,脱发严重。很多初期为风湿热、肝郁等其他证型的脱发,日久可伤及精血肾气。治疗时可在相应疗法中加用益肾养血生发药物。肾虚常伴脾气不足,老人肾气不足常伴阴血亏虚,临床贵在准确辨证,随证加减用药。
七、健脾生发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毛发得到充足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就能生长旺盛。若脾失健运,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则毛发失养,枯槁脱落。多见于久病脾胃功能虚弱,或思虑过度伤脾者。症见:斑状脱发反复发作,或头顶头发稀少、干枯、细软,伴纳呆、腹胀、大便溏泄、完谷不化,舌淡胖、舌边齿痕,脉濡。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生发为法,常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茯苓、远志、升麻、柴胡等。
八、宣肺生发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是指肺有主一身之气,朝百脉,主宣发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将体内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输布到体表,以滋养皮肤毛发。若肺失宣发,不能输精于皮毛,则会出现皮肤憔悴枯槁,毛发干枯易脱落等症状。宣肺生发常用桑叶、枇杷叶、白芷、蔓荆子、浮萍等。
临床上很少单独用宣肺生发药物来治疗脱发,常与养血、祛风、疏肝、化瘀、益肾等法配合应用。桑麻丸,以嫩桑叶末、黑芝麻、白蜜为丸,宣肺养血生发,治疗毛发脱落和白发。
中医治疗脱发,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就是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脱发,诊治方法是不一样的。第二是全身的调理,恢复气血的旺盛,恢复五脏功能的调达,使毛发得以健康生长。
中医对脱发治疗研究,中医一向博大精深。对于脱发,中医方面又有什么样的成果呢?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脱发的病因主要在肾,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环就疲软,无力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直立的最高处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就会引起脱发。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头发为血液的产物。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转化,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中医治疗脱发的方式也就围绕这些理论开展。
1.肾虚:
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导致头发缺少营养供应,引起头发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发脱落。
2肺损:
肺主毛皮,肺败则皮毛先绝。肺是人体最主要的氧气和**交换器官,肺功能强弱,直接影响氧气吸入,**排出,以及体内的营养供应。头发是身体的末端器官,肺损则皮毛失养,脱发。
3毒素积累:
忧愁、污染、不良习惯等会使人体吸收、产生和积蓄大量毒素,这些毒素一方面破坏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一方面影响机体各器官和和头发对养分的吸收,使各类滋补食品及及药物无法发挥作用,造成脱发。许多治疗脱发的方法效果不佳,是由于体内毒素未被清除之故,在此特别提出,以引起充分重视!
4.血热:
少年发早白落,是因为血热太过。一般认为血虚、血瘀,其实血过热发反不茂,血热生风,风热随气上窜头顶,毛根得不到阴血滋养,头发会突然脱落。特别是到异地工作的人,最容易由此而引起脱发,其中以女性最为明显。刚到异地时,头发又粗又黑,过不久一洗头,一把一把地掉头发,头发开始明显减少,严重的都不敢洗头。在此,特别提醒外出打工的朋友,及早采取措施,脱发可以止住,并会长出靓发。
5.忧愁:
现代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激烈,人的焦虑烦恼增多,忧郁积于心头,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心理失衡,毒素淤积心脾,受到突然刺激时,邪风侵入,引起继发性脱发或突然脱发。
6 .不良饮食: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谷类、青菜类食品减少,脂肪、蛋白质类食品增加,刺激性食品增加,粗粮减少,细粮增加,使体内营养不均衡,机体的消化吸收系统难以适应,造成脾胃湿热,引起紊乱,造成脱发。
1.心血虚损,症见:头发突然成圆形或椭圆形片状脱落,不留一茎,患处皮肤光亮,无炎症,或有轻度发痒,如虫行,或毫无感觉,严重者全部头发及眉毛均脱光,伴有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动则尤甚面色白,体倦乏力,舌淡嫩,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以养血安神。
2.肝血不足,症见:初始头部突然出现铜钱大小的脱发,斑秃处皮肤光滑,肤色正常,伴有面色不华,眩晕,耳鸣,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肢体麻木或痉挛拘急,手足抖动,爪甲干枯,妇女则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弦细。治宜补肝养血,何首乌等。
3 .肝气郁结,症见:头发稀少脱落,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闷疼痛,痛势走窜,咽堵或为梅核气。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疏肝解郁。肝气郁结,症见:头发稀少脱落,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或乳房胀闷疼痛,痛势走窜,咽堵或为梅核气。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疏肝解郁。
4 .肾阴虚型,症见:发脱齿摇,形体消瘦,面色憔悴,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或性欲亢进,五心烦热,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治宜滋养肾阴,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
5 .滋补生发,症见: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般,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
视频问诊请扫描泓华医疗二维码
1.世上没有所谓的神医,也没有所谓的神药,只要你不早睡觉,神医神药都无效!
2.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早睡觉就算最补的药!
3.不要问医生,我的病什么时候才能好,没有那个医生能回答你,因为没有哪个医生能够代替你几点睡觉,代替你的消耗。所以,所谓疗程,都是骗人的说法!
4.观念比治疗重要!养生比药物有效!
5.有所不遂反求诸己!
健康的标准就是:
1. 精神好:辨证能量充足
2. 冬天手足温:辨证能量充足
3. 有食欲:能量可以吸收
4. 排便通畅:垃圾可以排出
5. 容易入睡睡得沉:营养转化为能量
【特别提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您有口干口苦、乏力、食欲不佳、腹胀腹痛、失眠多梦或情绪急躁易怒、舌苔白腻、齿痕明显等症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您的问题和症状,帮您辨证配伍。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仅是对疾病发作的根源进行解决,还追求彻底治愈疾病,保证疾病不再发作,这也就需要进行长期调控。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身体的细胞是会不断代谢的,每三个月才会完全更替一次,也就是说在进行更替的期间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在更替结束之后,身体的细胞焕然一新,自然也就能够解决掉疾病复发的问题。因为中医追求的是彻底治疗疾病,所以患者应该有耐心一些,积极配合医生,这样子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医的治疗效果其实不慢,很多时候能够在早期就缓解病人的症状,只是需要调整病人的体质,也就需要长期服药,这样子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需要针对的疾病类型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包括西医治疗疾病也一样,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的疗程也不同,但是中医会将疾病更加仔细的分类,这样在治疗的方法上也会有很大区别。在生活中常见的也就是对内科疾病的治疗,这种疾病本身就需要长期控制,即便是选择西医治疗,同样也是要长期服药的。很多人在选择中医的时候,不仅仅是想要缓解症状,治疗疾病,更想要用中药来起到调理身体的效果。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的基本情况,想要一个良好的体质,中药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医生也会加入一些调理身体的药物,这本身就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因此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既能治疗疾病,又能调理身体。中医使用药物是有明确疗程的,因为中医是针对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而西医主要就是先解决当前症状,其次再去控制发病因素。就治疗上来讲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所以中医往往能够明确疗程,因此也就不会执着于在早期先控制症状,只要疾病痊愈自然也就没有症状了。
咨询微信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