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反复发作,只会吃布洛芬?14种中成药,对症下药!
对于长期饱受偏头痛折磨的患者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止痛药仿佛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但非特异性止痛药不仅可能有一些胃肠道副作用,长期使用也会耐药。原来一片止痛药就能神清气爽,到后来加量到两片、三片,效果仍旧乏善可陈。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几款适合偏头痛患者服用的中成药,方便各位药店人对症荐药。
在西医学角度,偏头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导致现有治疗存在局限性;在中医学角度,头风头痛偏头风等范畴,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逆乱的基础上,内有痰浊、瘀血内阻,外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引发。利用中医具有治未病的思想,对偏头痛辨证论治是治疗的关键。
偏头痛的病期分辨
PART01发作期
多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多见寒凝、湿热、肝阳、肝风、瘀血、痰浊等,治疗,多以祛邪为主,重在温经散寒、平肝潜阳、息风化痰、活血清热等。
PART02缓解期
多以本虚为主,多见气血不足及肝肾亏虚。痰浊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因,与偏头痛发作密切相关,治疗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偏头痛的证型分辨
PART01寒凝肝脉证型
病因: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感受寒邪诱发。
症状: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面色发青,呕吐及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舌质淡暗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
适用药:复方羊角颗粒(胶囊、片)、通天口服液
PART02肝阳上亢证型
病因: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等诱发。
症状:头痛突然出现,一侧或两侧跳痛或胀痛,伴头晕或目眩,常波及巅顶,颜面潮红,眼目抽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口干口苦,尿赤,便秘;舌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适用药: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
PART03风痰上扰证型
病因: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饮食不节等诱发。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突然出现,起止无常,头部昏痛或胀痛,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口淡食少;或口苦、口中黏腻,大便不爽,舌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适用药:半夏天麻丸
PART04瘀血阻络证型
病因: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见,无明显诱因。
症状:头痛反复,痛如锥刺,或左或右,经久不愈,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夹血块,唇紫暗或见瘀斑,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适用药:大川芎口服液,天舒胶囊
PART05气血不足证型
病因:见于缓解期,多以脑力劳动、饮食作息无常为诱因
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食欲缺乏,易醒多梦,神疲乏力,自汗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适用药:脑络通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天麻头痛片
PART06肝肾亏虚证型
病因:多见于缓解期,无明显诱因。
症状:头痛隐隐,眩晕,时轻时重,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视物模糊,耳鸣少寐,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适用药:健脑安神片、天麻首乌片。
两大外敷止痛方,有效缓解痛症
PART01伤湿止痛膏
组方: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苍术、当归、白芷、干姜、山奈、八角茴香组成。
用法:外帖患处,每日或隔日一换,可祛风湿,止痛。常用于头痛、风湿痛、神经痛、扭伤及肌肉部分痛。
PART02铁棒锤止痛膏
组方:复方铁棒锤浸膏、樟脑、冰片组成。
用法:外帖患处,每日或隔日换一帖,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常用于风寒湿痺、关节肿痛、跌打扭伤、神经痛等。
参考文献
[1]乔缘,韩芸,李敬茹等.偏头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cTCD下右向左分流级别的关系分析[J].四川中医. 2023,41(10):88-91
[2]秦燕,庞浩龙,贡联兵.偏头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人民军医. 2015,58(08):961-962
[3]马永才.中成药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7(01):150-151
(本文内容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