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身上长了一粒一粒的小疙瘩,伴有剧烈的瘙痒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麻疹样苔藓、婴儿苔藓,是一种常见容易复发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好发月份同昆虫的活跃季节及环境相一致。
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症,主要集中在4~10月份,且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好发于1~7岁的儿童,其他各年龄段也均有发病。

丘疹性荨麻疹的皮损很典型: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的群集或散在的略带纺锤形的风团样丘疹,绿豆至花生米大小,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
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明显,可见较大的水疱,新旧皮损常同时存在,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一般病程约1~2周,皮疹消退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简单的说,丘疹性荨麻疹是春夏多见,昆虫叮咬造成的,瘙痒为主要症状,皮损较单一的疾病,其皮损不是红色的小山丘一样,水肿性的丘疹,就是上述特点的丘疹顶端还有水疱,即丘疱疹。

该病需要有曾接触过昆虫唾液的经历,即为先致敏,然后过10天左右,再次被叮咬而过敏发病,反复叮咬还可产生反复过敏后脱敏的作用,即被反复叮咬后,机体刚开始仍出现皮损和瘙痒;
但随着被叮咬次数的增加,机体的反应逐渐下降,最后可不再出现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也没有瘙痒,所以经历多个夏天的成年人一般较少发生丘疹性荨麻疹,而在幼儿多见。

丘疹性荨麻疹既然是一种由昆虫叮咬造成的过敏性和瘙痒性疾病,那么它的治疗也就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及针对症状的治疗了。
该病的病因治疗包括:
1、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加强对家居环境中的昆虫的消杀,以及防止昆虫叮咬,穿长袖的衣裤和袜子或随身使用驱虫物品;
2、口服抗组胺药,如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氯雷他定等;

3、局部外用激素乳膏或其他抗炎抗过敏乳膏,减轻过敏,如卤米松乳膏、氟分那酸定酯乳膏和复方樟脑乳膏等;
4、舌下含服多价昆虫抗原脱敏治疗;
5、内服中药等;
该病的对症治疗则包括:
1.使用含薄荷或迅速其他止痒成分的乳膏,如复方樟脑乳膏等;
2.火针治疗等。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对于非敏感皮肤处的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除了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和防止叮咬,酌情口服抗组胺药之外,还可联合外用激素乳膏和复方樟脑乳膏,操作简单,疗效佳,因为激素乳膏可从根本上减少过敏物质和减轻水肿,但起效需要一定时间。

这期间联合使用复方樟脑乳膏,可迅速止痒,如此就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该药主要成分为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甘草次酸,其中樟脑、薄荷脑可迅速止痒,可以使皮肤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疼痛,以及局部止痛作用,而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甘草次酸还可以直接抑制过敏反应。
昆虫叮咬引起的虫咬皮炎可不只是皮肤红包这么简单,还有可能引起瘙痒,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疲乏困倦等不适症状,不能以为只是留下红包这么简单就忽视了。
作者: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