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浅谈荨麻疹治疗药物

浅谈荨麻疹治疗药物

admin2个月前 (12-10)皮肤科3

范秀丛

上海市东方医院药学部

说到荨麻疹,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皮肤病嘛,起点小疹子,挠一挠,很快就消退了,来无影去无踪,小毛病。其实说小就小,说大也大。有15%-20%的宝宝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其发病诱因较多:感染、食物及食品添加剂、药物、自身免疫、粉尘及其它吸入物、昆虫、遗传、内分泌、物理因素等。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而自愈。但是约有60%的荨麻疹患者病程超过6周,称为慢性荨麻疹,这个小毛病就变成了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的顽疾,更有甚者,出现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抢救不及时,就变成大事了。

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荨麻疹治疗抗组胺药物的大致情况,以及药物联用情况。

第一代抗组胺药出现于 20世纪80年代前,代表药物为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赛庚啶、异丙嗪等,可抑制组胺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止痒、抗过敏效果,改善症状明显,疗效确切。但由于易通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作用,令患者嗜睡、镇静;由于受体结合缺乏选择性,部分品种还有较弱的抗胆碱能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产生口干、心动过速、胃肠道障碍等不良反应;代谢与清除较快,作用时间短,必须多次给药。不良反应强,患者顺应性相对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出现于80年代后,常用药物有特非那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等。分子量大,有一条长的侧链,不具有脂溶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中枢抑制作用不明显;H1 受体选择性强,几乎无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并可拮抗细胞间黏附分子,增强其抗过敏疗效。虽然该类药物具有以上优点,但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中仍有一些药物如西替利嗪有中枢不良反应,阿斯咪唑、氮卓斯汀刺激食欲引起体重增加,特非那定、阿斯咪唑诱发心脏毒性反应。

临床上当单用二代抗组胺药无效时,两代抗组胺药联用具有较高应答率,其中咪唑斯汀+扑尔敏和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应用较多。

中成药治疗方面四物汤、润燥止痒胶囊临床应用较多,多与二代抗组胺药联用。白芍总苷+依巴斯汀,玉屏风散+西替利嗪组合对于慢性荨麻疹减少复发率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代抗组胺药来自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活性代谢物或光学异构体,如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其代谢不依赖肝酶CYP3A4,具有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镇静、心脏毒性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等优势。其中,卢帕他定是一类长效非镇静性、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它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相互作用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其代谢产物为地氯雷他定,因此为新一代长效抗组胺药物。

对于慢性荨麻疹,一般用药原则是初始用量足,维持用药时间长,连续服用不间断。当症状、皮疹消失并维持用药4个月后,可缓慢减药。减量需降阶梯方式逐渐停药。如果病情有反复,则需重复治疗。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17753

“浅谈荨麻疹治疗药物” 的相关文章

经常脱发掉发,与肾虚血热有关!中医:4种方法生发固发防脱发

经常脱发掉发,与肾虚血热有关!中医:4种方法生发固发防脱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的加速,带来的负面结果就是人们与日俱增的精神压力!再加上环境污染、饮食不节,导致脱发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人最大烦恼! 脱发的症状...

脱发多是雄激素闹的

脱发多是雄激素闹的

来源:【生命时报】 审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主任 蒋文杰 徐文婷 文 □马宏亮 绘 头发稀疏的人总是有风吹低头见头皮的尴尬与烦恼。脱发表面上只...

生物素是防治脱发、白发和湿疹的常用药,服用时注意哪5点?

生物素是防治脱发、白发和湿疹的常用药,服用时注意哪5点?

小丽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成绩不错,身体也很健康,但是他头上的白发太多了,这个问题带他上高中的时候就有,只不过他一直以为是过度学习导致的,所以一直没有在意,结果上大学以后白头发越来越多,...

我国大约2.5亿人正遭受脱发的困扰脱发尚无法根治

我国大约2.5亿人正遭受脱发的困扰脱发尚无法根治

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大约2.5亿人正遭受脱发的困扰,包括雄激素性秃发、休止期脱发、斑秃等等—— 头发的求救信号,你接收到了吗? 【更美更健康】 头发和头皮会生...

中国男性脱发,为什么选择不去就医?

中国男性脱发,为什么选择不去就医?

中国有多少脱发人群?这个数据可能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脱发在我国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并且脱发的人群在日益壮大。继肥胖、乙肝等传统病症之后,脱发问题也开始成为社会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