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南京、山东青岛“卡子门”读音看,不能成为“荨麻疹”第二
绝不能让卡子门成为第二个荨麻疹
从南京、青岛卡子门的读音看卡的读音正在被我们习非成是

南京卡子门概貌。

南京卡子门概貌。

南京卡子门概貌。

南京卡子门概貌。
江苏省南京、山东省青岛等地均有卡子门的地名,也有人甚至媒体对卡子门的卡正确读音,进行过探究,可惜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媒体公开读卡子门的卡的错误读音。卡的读音,就像荨麻疹的荨一样,正在被我们习非成是、以讹传讹,甚至有点儿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如果我们不重视维护祖国语言文化的纯洁性,不重视卡的正确读音,卡子门的读音就重蹈荨麻疹的道路,以邪为正,习非成是。
一、南京卡子门的卡的语音现状
近日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出差,完事后当地朋友开车送我们去禄口机场乘机。经过卡子门地段时,我猛然发现道路指示牌上卡子门的卡的读音赫然标写作ka。以我对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读音。
于是就此事我询问朋友和司机,朋友不是南京人,但在南京已经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司机是本地人但学历不是太高,他们没有明确赞同我的观点,没有确认卡子门的卡读作ka是错误的,但他们提供了两个事实和情况:一是年纪比较大的南京本地人说卡子门时,是将卡读为qia的。二是南京本地有一些道路导航软件读音中有将卡子门的卡读为qia的。他们俩都用南京方言念卡子门三个字,其中的卡都是读作qia的。

南京现状道路交通标识、地铁交通标识中卡子门均标注读音为kazimen。

南京现状道路交通标识、地铁交通标识中卡子门均标注读音为kazimen。

南京现状道路交通标识、地铁交通标识中卡子门均标注读音为kazimen。
二、对南京卡子门的卡读音的探究
查阅资料发现,事实上,有识之士包括新闻媒体对南京卡子门的卡正确读音的探究早已有之。只可惜,有的探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甚至有的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音视频公然读着卡子门的卡的错误读音。
互联网上有很多人追溯了卡子门得名的历史,认为卡子门的卡,应当读作关卡的卡,即读为qia。也有人很多人认为读作ka,包括设置南京道路交通标识、地铁站名标识的有关单位和《现代快报》等媒体。
《现代快报》是主打南京地区新闻的区域型报刊,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在南京地区发行量逾40万份。《现代快报》2014年12月3日D3版,发表了配有一幅图片的消息《南京地铁3号线站名牌亮相,于是问题来了 卡子门的 卡念kǎ还是qiǎ?》,由记者项凤华、余乐采写。配图由记者赵杰拍摄,说南京地铁官方微博近期分享了地铁3号线的近况,3号线站台层大字壁的图片,金色的大字看起来很赞。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卡子门站拼音为kazimen。
该报道还说,记者发现关于卡子门的卡的读音的争论一直都有,似乎老卡子门人一般读qiǎ。报道还提到,在很多个版本的导航里面卡子门是读qiǎzimen的。报道还说,记者咨询了南京地名专家薛光,薛光说自己不住在老城南,没注意到老城南人是怎么读的。卡子门是个老地名了,因清代收货物税在此设卡得名,所以称为kazimen。现泛指雨花东路、卡子门大街、晨光路、雨花南路交会处及世纪广场周围一带区域。
搜索互联网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现很多江苏的官方媒体的主持人、记者都将卡子门读作kazimen。略举江苏台(江苏公共·新闻,荔枝网)一则节目网上视频版为例,主持人和在一线采访的记者,均清清楚楚地将南京卡子门读作kazimen。具体网址为: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0711378065326071112
由此可见,南京卡子门的读音是kazimen,是包括地名专家、媒体人士在内的多数人的观点,尽管他们有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南京城南人是读作qiǎzimen的,在很多个版本的导航系统里语音提示中卡子门是读qiǎzimen的等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当回事儿,没有去认真探个究竟,就这么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理所当然了。

《现代快报》2014年12月3日D3版报道及所配图片

《现代快报》2014年12月3日D3版报道及所配图片
三、卡的音意和卡子门的正确读音
《说文解字》未收录卡字,说明卡字是个产生较晚的字,一般的古代汉语辞书也未收录卡字。
卡的音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其实区分得很明白。主要有两个读音,对应两种主要的意义。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当卡读作qiǎ时,主要有六种:1、夹在中间,不能活动。用例:鱼刺卡在嗓子里。2、把人或财物留住(不肯调拨或发给);阻挡。用例:对不必要开支卡得很紧;卡住敌人的退路。3、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用例:卡脖子。4、夹东西的器具。用例:发卡。5、为收税或警备而设置的检查站或岗哨。用例:税卡、关卡、设卡。
当卡读作kǎ时,主要有五种,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均与音译外来词有关:1、卡路里的简称。使1克纯水的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就是1卡。[法calorie]2、卡片,用来记录各种事项以便排比、检查、参考的纸片。[卡,英card]3、磁卡。4、录音机上放置盒式磁带的仓式装置。[卡,英cassette]5、卡车。[卡,英car]。
其他用例也多与音译外来词有关,如卡宾枪,意指一种枪,身较短,能自动退壳和连续射击,有效射程较步枪近。[卡,英carbine]
卡丁车,一种微型汽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分为娱乐型和竞赛型等。[卡丁,英karting]
卡介苗,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除能预防结核病外,还有防治麻风病的作用。由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介林(Camille Guerin)两人首先制成的,所以叫卡介苗。
卡拉OK,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发明的一种音响设备,日语是无人乐队的意思。它可以供人欣赏机内预先录制的音乐,还可以供人在该机的伴奏下演唱。[日文:カラオケ;英文:Karaoke, orchestra]
卡特尔,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法cartel]
卡通,动画片。漫画。[英cartoon]
由此可见,卡的读音和意义可以说是泾渭分明,非常容易区分开来。当读作读作kǎ时,一般是用来翻译外来词;当读作读作qiǎ时,主要指夹在中间、限制活动等意义。容易造成二者读音和意义混淆的只有少数词语:如卡尺、卡规、卡钳等。这些词语中的卡均读作kǎ,均为外来词,意义与卡(qiǎ)有一点关联。比如卡尺的解释是:量具的一种,卡(qiǎ)在工件的内缘或外缘测量长度。如:游标卡尺。
汉语是表意文字。卡字从字形上看,字形上部为上、下为下,其本义就是表示的意义就是夹在中间、限制活动。为收税或警备而设置的检查站或岗哨,是卡的引申义。当读作kǎ时,其绝大多数意义是音译外来词。
南京卡子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因清代收货物税在此设卡得名,所以称为卡子门,故其正确读音应为qiǎzimen。
四、卡子门正确读音的旁证
卡子门这个地名不只是南京有,全国其他许多地方都有,比较有名的就有山东省青岛市卡子门遗址,据了解当地人念作qiǎzimen。
青岛卡子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西部,是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卡子门旧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日军在板桥坊村北、四流中路的尽头设的一个关卡,栅栏门上缠满铁蒺藜,由日伪军把守, 用以盘查过往行人,是检查进出青岛市的最大哨卡。1945年日本投降后,卡子门撤销,现仅保留有当时的办公用房。
其他的读者朋友,可以找到本地话中卡子卡子门的读音来佐证或论证卡子门的正确读音,不能以今律古、以讹传讹。
五、不能让卡子门成为第二个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症状是局部皮肤突然成块地红肿、发痒,几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常常复发。药物、寄生虫、血清、细菌感染、接触刺激性物质等都能引起这种病。也叫风疹块,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
荨麻疹,曾经正确的语音是qián má zhěn,不这么读的人,会担心被别人笑作没文化。但秀才不识字,认个半边字,近几十年来,特别是随着一代一代年轻的人成长,人们看荨字的主体是寻,想当然地将荨麻疹读作xún má zhěn,并且不以为错、不以为耻。久而久之,习非成是,以致于《现代汉语词典》至晚在修订至第五版时(2005年),将荨麻疹的语音标作xún má zhěn,但又特地注明旧读qián má zhěn。这就是习非成是的巨大作用,当然,你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
人们将卡子门读作kǎzimen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卡字读作kǎ的情况是经常出现、天天接触的,比如人们每天生活中要使用公交卡、门禁卡、智能卡、身份卡、卡通等等,想当然地认为卡一律读作kǎ。而卡读作qiǎ的那些意义,包括夹在中间、限制活动和卡住、关卡、哨卡等,也在被人们慢慢地也读作kǎ,导致人们越来越形成某种共识:卡就是读作kǎ。而事实是,只有当作用音译外来词时,卡才读作kǎ,而表示卡住、关卡、哨卡等意义时卡是读作qiǎ的。
我们要还原事实真相,尊重语言事实,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绝不能让卡子门成为第二个荨麻疹。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