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对“洗澡”过敏?盘点意想不到的荨麻疹诱因

对「洗澡」过敏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近日,话题原来真的有人一洗澡就过敏引发热议,多位网友分享了自己洗澡后皮肤发痒、起疹子、长红包的经历。

这种洗澡引发的过敏,实际上可能就是荨麻疹在作祟。
约3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这种听起来就痒的皮肤病,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
荨麻疹发作时有多难熬?《生命时报》结合最新专家共识解读,并教你科学规避诱因。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病科主任 张继刚 □主治医师 杨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曹源
对洗澡过敏,可能是这种荨麻疹
全身莫名其妙长满成片的风团,还伴随持续瘙痒,有的甚至要几天才能消退,之后还会再发,让人十分痛苦,这就是荨麻疹。
上述话题中提到的对洗澡过敏,很可能是得了「胆碱能性荨麻疹」。

更有网友表示:从小到大每次一洗澡身上都起大片红疹,过一会儿又没了,一直不知道什么原因……
胆碱能性荨麻疹一般由运动、洗热水澡、情绪激动等引起,常伴有刺痛、瘙痒或灼烧感。

荨麻疹最典型的皮肤表现
往往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凸起的、红色或与皮肤颜色一致的斑块,大小和形态不一,患者一般都伴有明显的瘙痒、针刺或灼热感。
慢性荨麻疹可分为自发性荨麻疹、诱导性荨麻疹,后者常迁延反复,且症状差异大,更影响患者生活。
荨麻疹的诱因能有多离谱?
通常只要暴露在诱因下,绝大部分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可在数分钟内出现症状,但往往仅限于皮肤。
去除诱因后,症状可在0.5~1小时内自行消退,也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的治疗原则是有效规避诱因,积极对症治疗。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为大家总结了一张荨麻疹诱因图鉴,还对如何规避进行了指导。

点击查看大图
可见,冷、热、运动,甚至是水、阳光都可能是诱导因素,患者很难安全避开,因此对症治疗是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做好5件事,远离荨麻疹
临床上荨麻疹病因复杂,通常急性荨麻疹较易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
做过敏原检测
建议荨麻疹患者平时注意寻找自己的过敏原,或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过敏原检测。
记录发作情况
平时可以留心记录自己每天接触过的物质、吃过的食物和药物,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生荨麻疹,可以根据记录查找可能存在的过敏原。

如果两次及以上接触同一物质后都发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避免再次接触。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家里整洁、避免挠抓皮肤、减少热水烫洗、少穿化纤衣物、多开窗通风透气等。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熬夜和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好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患者适量备药
临床上有很多口服抗过敏药物,对于及时控制荨麻疹的症状很有效果,一般可在药房自行购买,适合大多数患者常规应用或备用。
要提醒的是,少数荨麻疹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可能出现喘不上气、瘙痒难耐、腹痛腹泻,甚至是低血压、晕厥等严重过敏症状,这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