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三味中药泡水喝,安度秋燥最严重的15天!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过半,此时阴阳相半,秋色平分,不冷也不暖。 秋分,正是一年最美时!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菊黄蟹儿肥、丹桂正飘香。
从这一天起,秋意渐浓,气候也逐渐变得干燥起来。 在这个时节,我们需要了解三忌三宜三不急,并巧用三味中药泡水喝,以安度秋燥最严重的 15 天。
三忌
1. 忌贪凉
秋分后,天气逐渐转凉,但很多人仍留恋夏日的凉爽,贪食冷饮、过度吹空调。然而,此时人体阳气逐渐内敛,过度贪凉会使寒湿之邪入侵人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腹痛腹泻等问题。因此,要尽量避免食用冷饮,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尤其是在夜间,注意保暖,以免受寒。
2. 忌熬夜
秋季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熬夜会损耗人体的阴液,加重秋燥。在秋分这个时节,熬夜还会影响人体的阳气内敛,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3. 忌剧烈运动
虽然运动对身体有益,但在秋分时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剧烈运动容易出汗过多,耗伤津液,加重秋燥。同时,剧烈运动也会使人体阳气外泄,不利于阳气的内敛。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三宜
1. 宜润肺
秋燥最易伤肺,因此润肺是秋分时节的养生重点。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梨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生吃、煮汤或榨汁饮用。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可做成银耳羹。蜂蜜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温水冲服。
2. 宜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秋季养生也不能忽视健脾。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等。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可炒食、煲汤或煮粥。芡实健脾止泻、益肾固精,可与莲子、糯米一起煮成芡实莲子粥。莲子健脾养心、益肾涩精,可与银耳、冰糖一起煮成莲子银耳羹。
3. 宜润燥
除了润肺和健脾,润燥也是秋分时节的重要养生措施。可以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杏仁等。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可以炒熟后食用或做成芝麻糊。核桃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可直接食用或与红枣一起煮粥。杏仁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可做成杏仁茶。
三不急!
1. 不急进补
很多人认为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在秋分这个时节,不宜急于进补。因为此时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过早进补,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可以先调理好脾胃,等脾胃功能恢复后再进行适当的进补。
2. 不急添衣
秋分后,天气逐渐转凉,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物。适当的秋冻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有助于适应冬季的寒冷。但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小孩、体质虚弱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不宜秋冻,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3. 不急收夏物
虽然秋分后天气转凉,但不要急于收起夏天的物品。因为秋季的气候多变,有时还会出现秋老虎,气温较高。可以等天气真正稳定转凉后,再收拾夏天的衣物、凉席等物品。
三味中药泡水喝
在整个秋季,干咳、嗓子不舒服、皮肤干燥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属于肺燥的表现。生活当中有一些食药同源的中药,可以把它通过养生壶泡水或者煮水的方式代茶饮,慢慢频服来缓解秋燥的症状。
1.沙参配麦冬
针对肺阴亏虚出现的肺燥的情况,推荐给北沙参和麦冬,这两味可以单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它都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不妨可以用几克北沙参、6克麦冬放在一块来联合使用煮水频服代茶饮。
2.麦冬配石斛
肺阴不足,很容易影响到胃。 胃阴也容易受损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麦冬其实是入肺胃两脏的,有滋养胃阴的作用。但滋养胃阴更好的是石斛,放进去共同煮水,这就有滋养胃阴的作用。
3.沙参配百合
肺阴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心。心阴不足往往就伴有一些轻的睡眠障碍,比如说入睡困难、睡眠多梦或者惊悸易醒、心神不宁,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百合。百合入心和肺两个脏腑,所以在滋养肺阴的同时加上点百合共同煮水效果很好。
在秋分这个时节,我们要遵循三忌三宜三不急的原则,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并巧用麦冬北沙参、百合泡水喝,以安度秋燥最严重的 15 天。同时,也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让自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