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匆匆,奇痒无比得了荨麻疹该咋办?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肿胀的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感。这种病症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消退,但却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尽管荨麻疹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其反复发作和剧烈瘙痒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荨麻疹,文章将介绍荨麻疹的症状、应对措施及预防方法,目的是为读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议,减轻症状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一、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红斑、瘙痒和肿胀。皮肤红斑通常边界清晰,风团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常呈现局部隆起的红色斑块。瘙痒感剧烈,使患者难以忍受,且瘙痒部位多变,来去匆匆。荨麻疹的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但会反复出现,周期性的发作。此外,风团的出现伴随局部皮肤肿胀,有时伴有压痛感。由于风团的突发性和短暂性,使得荨麻疹在生活中极具干扰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荨麻疹不限于皮肤表面,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引起更深层次的水肿,如眼睑、嘴唇甚至咽喉部的肿胀,称为血管性水肿。此类症状会导致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处理。
二、得了荨麻疹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避免触发因素。得了荨麻疹后,需要识别并避免诱发因素,从而减少症状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环境因素等均属于荨麻疹的常见触发因素,若患者为食物过敏引发荨麻疹,需要避免食用海鲜、坚果、蛋类等可以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针对药物过敏所致荨麻疹,患者应当详细了解自身对哪些药物存在过敏史,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替代药物,从而避免再次接触过敏药物。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温度变化等也会引发荨麻疹,需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源。在识别诱因时,可通过记录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等方法来追踪症状的发生规律,找出具体的过敏源。
(2)接受药物治疗。荨麻疹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最常用到的治疗药物为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和苯海拉明等),其能够有效缓解瘙痒和减少风团的发生。其中,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相对较轻的镇静作用,适合在日间使用。地氯雷他定作为第三代抗组胺药,副作用更少,适合长期使用。苯海拉明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适合夜间使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迅速控制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副作用。接受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荨麻疹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调整生活方式。在荨麻疹的管理中,调整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当避免食用易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同时,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从而强化自身免疫力。
日常生活中,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减少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散步、瑜伽等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但在运动时需要注意调控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从而防止过度出汗引发皮肤不适。
环境方面,应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家中的灰尘和过敏原,避免患者接触花粉、尘螨和动物皮屑等。穿着方面,尽量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紧身和化纤材质的衣物,减少皮肤刺激。
综上所述,荨麻疹虽来去匆匆,却因其剧烈的瘙痒和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识别和避免诱发因素是减少症状发生的关键,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调整生活方式则有助于预防复发。重视荨麻疹的管理,通过综合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困扰。关注皮肤健康,从小处着手,避免荨麻疹带来的困扰,实现健康生活。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吴敏/文
: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