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真的靠谱吗?当娃娃遭遇食物过敏该咋办?
随着气温的升高,
也进入到过敏的高发季节,
当孩子遭遇了食物过敏,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今天小康妹儿特意请来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丽
为大家讲讲关于儿童食物过敏那些事儿。

哪些食物最易引起娃娃过敏?
简单的来说,就是小明家的孩子吃了没事儿,而自家的娃娃吃过后,身上就开始长湿疹,甚至还拉肚子,这就是比较典型的食物过敏症状。

可能会引起儿童食物的食物有牛奶、鸡蛋、海鲜、土豆、芒果、草莓、菠萝、含香料的食品、小麦食品等,刘丽介绍说。这些食物都可能是诱发儿童食物过敏的源头。
常见的儿童过敏原检测
有哪些方式?
食物过敏的诊断是比较复杂的,遗传学背景、病史、临床表现、过敏原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常见的检查辅助方法有以下这几种:
①皮肤点刺试验:点刺试验可视为一种特殊的皮内试验,其方法是先将点刺皮试液(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穿过液滴,刺入皮内。
皮肤的点刺液仅为皮内试验的万分之一,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皮肤点刺试验是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之一。

②抽血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一般为体外筛查试验,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阳性率有很大关系,可以帮助判断重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粉、大豆、虾、蟹、谷物、坚果和水果等。
值得提醒的是:食物特异性IgG与食物不耐受没有任何关系!不推荐食物特异性IgG用于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检测,所以特异性IgG的检测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③食物激发试验:就是让你吃可能引发过敏的东西,从很少的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多量。但是,食物激发试验是有风险的,所以整个过程必须在专业医生监督下进行!
可能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要进行血常规和肺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测可以通过血中嗜酸性细胞的增高帮助诊断。
肺功能检查本来主要用于帮助诊断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诊断,但有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湿疹、消化道症状的小孩发生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比一般小孩要大很多,所以这类小孩要警惕合有食物过敏。
至于具体该用哪种检查方法,建议妈妈带着孩子去医院,看了医生之后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来进行选择。
儿童多大时可以进行过敏源检测呢?刘丽介绍说,抽血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可以小到婴幼儿,半岁左右就可以检查。但皮肤点刺试验要到5岁,可以由家长带往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当孩子遭遇了食物过敏
该怎么吃才好?
食物过敏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回避过敏原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食物过敏中以牛奶蛋白过敏较常见。
如果母乳喂养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通常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

≤ 2 岁配方奶喂养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并以低过敏性配方奶替代。
>2 岁患儿,由于食物来源丰富,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奶饮食回避。
若是孩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牛奶蛋白过敏症状,我们通常会建议妈妈,首先要做的就是食物回避,也就是说要在接下来3~6 个月内不吃这种食物。在决定是否恢复常规饮食前还要进行再评估。
预防食物过敏
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急诊处理。
②婴儿宜母乳喂养,可使其以后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减少。
③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④确定了对某种食物过敏,请戒口,包括含这种成分的食物。孩子有过敏史的,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常备一些抗过敏药。

适当锻炼身体、每天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让孩子健康成长。
更多健康育儿心得
你还可以通过四川名医
发帖和其他宝爸宝妈互动
交流健康养娃经验
编辑:杨乔 图片来源:123R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