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要加过敏食物表情符号?国内过敏原标注不强制
国外媒体消息称,谷歌的工程师提交一项建议申请,希望为那些存在食物过敏症的用户增加一些表情。建议中提到了添加花生、大豆、荞麦、芝麻、猕猴桃、芹菜、芥菜、坚果、鸡蛋、牛奶等等作为表情符号,期望能够帮助那些存在食物过敏的用户做快速标记之用。
食物过敏原因是什么?一般症状有哪些?谁最容易出现食物过敏?国内外食品过敏原标注的情况有何差异?快来看看吧!
过敏产生三方面反应
食物过敏原是指某些食品在摄入人体后,可选择性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的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食物过敏,在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哮喘、腹痛和腹泻等多种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引起过敏的原因很多,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有过敏的情况。但对个体来说,都是具有特异性的。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洪建国教授介绍,具有多肽成分的食物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一旦人们接触后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引发严重的后果。
过敏可能产生的反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皮肤反应比如湿疹,二是消化道反应比如腹痛、腹泻,三是呼吸道反应比如哮喘。如果发现相关症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洪莉解释了过敏反应的一般症状。
儿童最容易出现食物过敏
儿童很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反应。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张坤明介绍,特别是婴儿,因为婴儿接触得最早和最多的就是食物,而他们的肠勃膜屏障作用又不够成熟,会使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抗原容易通过肠道进入体内。最常发生反应的器官是消化道和皮肤。食物过敏反应也可引起小儿鼻炎和哮喘。
一般来说,牛奶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据统计,婴儿湿疹半数与牛奶有关。牛奶引起的儿童消化系统过敏反应有两种类型,其一为急性胃肠型,此型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为严重水泻、呕吐,甚至引起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重者可致死亡;其二为慢性胃肠型,患儿常为半岁以上的较大婴儿,腹泻较轻,呈间歇性,由于病程长,可致营养不良、水肿、贫血及生长发育障碍。
国内食品过敏原标注不尽如人意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同时建议企业配料表相邻处标注其中可能导致过敏的致敏原信息,主要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花生、蛋类及其制品等8种物质。不过,这一建议并非强制要求。
我们国家的过敏人群相对来讲仍是较小群体,尽管<通则>中没有强制性要求标注过敏原信息,但却对过敏患者的预警提示意义重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主任技师左学志认为,有过敏史的患者也许在选购食品时会注意,但可能导致人体过敏的元素不计其数,会有消费者不知道的盲区。而食品加工中可能带有的过敏元素也非常多,厂家无法一一标注,更应该将可能产生过敏的信息尽量清楚标注为好。
其实,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过敏原信息标准都是强制性实施。欧盟国家在现行的食品标签法规中要求对过敏原应明确标出,任何过敏物质不得隐瞒;美国在2006年实施的《食品过敏标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中,要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标示过敏原,对于含有未声明过敏原的产品,美国FDA可能会要求产品召回;日本2001年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明确提出在容器和包装上必须注明导致食物过敏的成分,包括5种强制性标注和19种指导性标注食物。(综合自Cnbeta、扬州晚报、健康时报、中国食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