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患者注意:遇上这些过敏原,请务必躲着走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红疹,一段时间后症状又消失了……
其实,这就是「过敏」。过敏是过敏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发生在不同脏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症状。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工业化程度提高,国人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更成了过敏的重灾区。
过敏了该怎么办?《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支招,送你一份过敏患者自救手册。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 尹 佳
过敏了,找准部位很重要
过敏的发生部位不同,症状有较大差异,原因也因人而异。

呼吸系统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炎等,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鼻子发痒、喘息等;
皮肤过敏,有湿疹、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表现为各类皮疹,大多具有红、肿、痒的特点;
眼睛过敏是过敏性结膜炎,眼睛会红肿、发痒、有黏性分泌物;
消化道过敏则会出现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
严重过敏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皮肤潮红、窒息、血压降低、视物不清、晕厥、丧失意识等全身过敏反应。
出现打喷嚏、皮肤瘙痒、眼睛红肿等过敏症状时,患者通常会前往呼吸科、皮肤科、眼科等就诊。其实,变态反应科才是首选,可以为患者确认过敏原并进行治疗,更快地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过敏原:致敏的关键
过敏原是使人过敏的抗原,空气、食物、饮料、药物、日常用品中都有它们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

根据接触过敏原的不同途径,通常将其分为4类: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谷物、牛羊肉、海鲜、坚果等;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各类化妆品、染发剂、有机溶剂等;药物过敏原,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并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注射诱发的过敏反应最严重,如注射青霉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所以,药物能口服就不要注射。目前,过敏患者通常只接受了缓解症状的治疗,大多数人没有确定过敏原,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迁延不愈。常过敏的患者只有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认源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脱敏治疗要看时间
脱敏治疗可以说是解救经常过敏患者的福音,它又称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周期较长,一般3~5年,大多数患者经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花粉过敏患者,建议每年10月份以后再治疗。
因为8月份大部分地区都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有利于尘螨和霉菌生长,对此过敏的患者症状会加重。立秋后,蒿、葎草花粉大量出现,夏秋季花粉过敏进入高发期,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哮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果患者症状较轻,能良好控制哮喘症状,也可以从8月份开始治疗。
过敏患者的自救手册
过敏患者想要自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学会躲避。
很多人与特定的食物、物品、天气犯冲,一旦接触,就会激发过敏反应,轻者嘴麻、皮肤痒,重者可能顷刻间丧命。
频繁过敏患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过敏原,避免接触;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救命药,如肾上腺素及注射装置;家中少用消毒液、清洁剂等;避免频繁使用抗生素。
尘螨过敏患者,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烘干暴晒;霉菌过敏患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发霉书籍和食物;花粉过敏患者少在晴天刮风时出门,避免剧烈运动;宠物过敏患者最好禁止宠物进入卧室;对食物过敏的人只要找到致敏食物便可以避免祸从口入。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