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新董村:板蓝根丰收群众秋冬育苗忙
中国网11月7日讯 近日,走进麻尾镇新董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有的三五成群在深秋的朝阳下快速的修剪着板蓝根,讨论来年收购价格,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有的则是夫妻俩在田里细心的栽种,妻子负责插苗,丈夫负责盖膜,一派繁忙景象。
新董村党总支副书记余玉刚介绍到,新董村主打产业是板蓝根,去年的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今年在政策的支持下,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覆盖全村700余户。今年的收购价格比较高,从开始的0.9元一斤,到现在的1.45元一斤,这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热情。

时下,正值秋冬季节,是板蓝根育苗的最佳时机,新董村积极谋划,围绕板蓝根、油菜、菜苔等项目,抓好秋冬种植,实现绿色过冬。目前,油菜已经种植500余亩,菜苔种植700余亩,板蓝根将在原有2500亩的基础上实现3000亩的种植目标。
家住应碗组的贫困户吴通安,已连续种植板蓝根几年了,眼见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吴通安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我和老伴都60多岁了,想出去打工也不可能了,村里到组上宣传板蓝根种植,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1亩,收益是种包谷还算多咯。吴通安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今年种植4亩板蓝根,苗和化肥都是村里补助的,我和老伴就出劳力,今年的收购价格挺好的,一元一斤,4亩板蓝根挣了15000元。
河坝组陈绍才夫妇和工人在一边修剪幼苗一边讨论着板蓝根来年种植计划。
他们都是亲戚过来帮忙的,一天能得到90元的务工费。陈绍才说,今年他们夫妇种植了30亩的板蓝根,并没有将板蓝根出售而是留着自己打淀膏。

说起打淀膏,陈绍才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今年的成果:我现在已经打了300堂,每堂可出膏300斤,膏是每斤8元,‘淀膏’不愁销路,打好后,安顺、贵定、三都、南丹的老板都会上门收购。陈绍才有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种植30亩板蓝根,打出淀膏9吨,让他今年有了近二十万元的纯收入。
今年是板蓝根丰收之年,新董村鼓励连片种植大户,每亩补助500元,散户零星种植每亩补助10000株苗和171斤化肥,借助政策东风的势头,村民们乘势而上、乘胜追击,抓好板蓝根秋冬育苗,为来年扩大板蓝根种植面积打下坚实基础。
(彭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