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油菜吃了防感冒武汉企业试种成功抗病毒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先宏)它是板蓝根,却长着油菜的模样;它是油菜,却有着板蓝根的抗病毒特性。7月7日,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宣布,一种全新蔬菜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已由该公司在甘肃临夏和河北张家口试种成功,并少量供应高端酒店、机关单位食堂。


菘油1号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它通过菘蓝(别名板蓝根)与甘蓝型油菜的体细胞杂交及多代筛选,将菘蓝抗病毒活性成分相关基因导入油菜培育而成。

当日上午,在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公司会议室,刚从甘肃冷链运输而来的板蓝根青菜亮相:插在花瓶中的黄花灿灿,躺在盘中的碧绿青翠,外观与食用油菜薹基本无异。
板蓝根青菜研发团队成员葛贤宏教授介绍,2004年,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开始研究油菜与菘蓝的远缘杂交,最初的目标是攻克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油菜菌核病,但由于亲缘关系较远而未能获得预期成果。随后,团队开展甘蓝型油菜与菘蓝的体细胞融合及植株再生,获得了包含双亲染色体的杂交品种,并对杂交品种后代进行多代选育,创建出携带菘蓝各条不同染色体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
2018年,这项名为《药用油菜培育与应用》的研究,被列入省科技厅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板蓝根青菜进行了体外细胞和小鼠体内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H5N6活性,抑制效果和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奥斯达韦(达菲)相当。


2021年12月,该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验收,成果转让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公司推广种植。因为是低温季节蔬菜,该公司选择在甘肃、河北进行试验性种植,取得成功。
板蓝根青菜以嫩叶和薹茎供食用,是创新型功能蔬菜。它口感清甜、营养丰富,适合所有人群食用。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秦传顶说,板蓝根青菜还可制成青储饲料,供动物食用,其抗病毒特性可以减少养殖动物抗生素的使用。同时,种植板蓝根青菜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秋冬,板蓝根青菜计划在湖北推广种植。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