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原因“催生”白发,不想头发白得太早,就从日常习惯开始调理
初见白发
唐·白居易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白发是由于毛干中色素缺失而引起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现象,可导致部分或者全部毛发变白。白发的形成分两种,生理性白发和早发白发,也称为白发症白发病早老性白发少年早白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生理性白发是与衰老密切相关的自然生理过程,一般认为毛囊在第十个生长周期(约40年)后逐渐退行而出现白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正常衰老中,白种人、非裔美国人和亚洲人开始白发的年龄分别为(34.0±9.6)岁、(43.9±10.3)岁和(37.5±2.5)岁。
有研究报道韩国女性白发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4±11.9)岁,大部分为额头部位最先开始出现白发。一项广州地区146例女性参与的研究表明,初次出现白发的年龄中位数为35.50岁,白发初发部位主要为顶部、额部[1]。
除正常衰老所致白发,其他情况下所出现的头发部分或全部变白为早发白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大,白发症好发人群悄然由青少年转向中青年,我国早发白发的发生率大约在15%-32%之间。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人们对自我形象愈发重视,许多人开始出现白发焦虑。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过早出现白发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1.忧愁
早在《千金翼方》中孙思邈论述忧愁早白的情志变化会带来头发过早变白的病理现象,近年来研究证明情志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交感神经加速消耗,导致毛囊中黑素细胞干细胞快速耗竭,过度压力、失眠等均与早发白发有关[2]。
2.吸烟
吸烟会影响毛囊生长周期和纤维色素沉着。环境中的烟雾会导致尼古丁在毛囊和发干中积聚。许多研究均报道了吸烟与早发白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烟引起的皮肤过早衰老,吸烟者30岁之前第一次出现白发的比例更高,头发变白更早[3]。
3.肥胖
研究发现肥胖和早发白发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腰围较大、血压和空腹血糖较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的人更容易出现早发白发。头发过早变白甚至可以被视为评估代谢综合征风险患者的临床标志[4]。
4.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不规律、过量摄入辛辣食物、咸味食物、茶等均可引起早发白发。也有研究发现素食者更容易出现白发,可能由于素食者未摄入含维生素B12的动物性脂肪而引起白发。未发现饮酒与早发白发之间存在显著关联[4]。
5.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家族成员中至少一位患有早发白发,那么其他成员出现早发白发的概率更高。目前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可能与早发白发有关,如在TERT基因突变携带者中,与非携带者相比,年轻的白发发病率更高。40%的携带者在30岁或之前有白发而非携带仅有5%[5]。
虽然目前西医学治疗白发症暂无有效的药物和手段,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来延缓白发的发生
1.食用新鲜蔬果,适当摄入肉类
研究发现食用新鲜蔬果多者较摄入新鲜蔬果少者更不容易发生早发白发。推测多食用新鲜蔬果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降低对毛囊的损伤而使白发不易生长,相反,过多摄入肉类、饮食失衡,氧化应激增加,黑素细胞刺激素拮抗剂增加,导致黑素生成和黑素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容易产生白发。
建议食用胡萝卜、菠菜、紫萝卜头、紫甘蓝、香菇和黑木耳等。水果类常食用大枣、黑枣、柿子、桑椹和紫葡萄等。总之,凡深色食物都含有自然界的植物体与阳光作用而形成的色素,可以补充人体的色素,对头发色泽的保健有益。同时,健康饮食中的抗氧化剂,可充当清道夫,促进保持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6]。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2.加强锻炼
运动频率与早发白发关系密切,经常运动者较运动较少者更不容易发生早发白发。有研究发现久坐的生活方式与早发白发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适当规律性运动,达到焕发精神、减肥健美、改善微循环的目的[6]。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也有研究发现中医的头穴针刺对老年性白发转黑的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白发,我们能做的只有减缓恶化。生活要规律,不吸烟,避免过于劳累或精神长时间过度紧张,尽量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青春易逝,但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永不凋谢的芬芳气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刘敏,谢佳芯,吕瑛,朱珂,赵培祯,鲜华,蔡茂强。146例女性白发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2,29(05)
[2].王俊杰,吴涛,谢明君,王晓钰,乔明琦。结合辨病论治探索白发症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中医药学报,2023,51(07)
[3].Arash Babadjouni; Delila Pouldar Foulad; Bobak Hedayati; Evyatar Evron; Natasha Mesinkovska,The Effects of Smoking on Hair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Skin Appendage Disord (2021) 7 (4): 251–264.https://doi.org/10.1159/000512865
[4].Saniya Mahendiratta, Phulen Sarma, Hardeep Kaur, et al,Premature graying of hair: Risk factors, co-morbid conditions, pharmacotherapy and revers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ermatologic Therapy.2020;33:e13990,https://doi.org/10.1111/dth.1399
[5].Acer E, Arslantaş D, Emiral GÖ, Ünsal A, Atalay BI, Göktaş 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hair graying: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urkey. An Bras Dermatol. 2020 Jul-Aug;95(4):439-446.
[6].张春梅,少白头吃得消吗,大众健康.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