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引发腹泻、肠炎?这里有一个预防办法
肿瘤免疫治疗期间,患者们最担心的几件事,首先是怕治疗效果不明显,其次就是担心治疗副作用过大。
肠炎引起的腹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最常见的副作用。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化道急症,常人眼中的肠炎压根不算事,也许只要输输液就能好起来。可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尤其是药物副作用引发的肠炎,往往迁延难愈,严重发作时患者会失去大量体液,有脱水休克的风险。
因此,临床上虽然对普通腹泻不怎么处理,可是一旦出现中度以上的腹泻,免疫治疗就得立刻停止。花出去大把的治疗费用也许就彻底打了水漂。

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免疫治疗引发的肠炎不良反应呢?
最近发表在《Cancer》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给广大免疫治疗中的患者带来一个好消息。原来,只要在治疗前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 D,就能显著降低治疗期间肠炎发生的几率。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维生素 D 对 ICI 相关肠炎有预防作用。

免疫治疗是什么?为什么会引发治疗副作用
如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实现治愈癌症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这种治疗策略通过阻断 CTLA-4 或 PD-1/PD-L1 这些所谓的免疫检查点来发挥作用,能够显著增强了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许多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的晚期患者,有望在局部或全身转移的情况下获得疾病逆转。
但是,当全身的免疫检查点被阻断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处于相对不受控制的状态,这时特别容易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频繁出现。与细菌等外源微生物接触频繁的胃肠系统,就成为首当其冲的不良反应的响应器官。
人们发现,免疫治疗药物当中,伊匹木单抗等CTLA-4抑制剂引发的肠炎反应特别明显,尤其是联合其他 ICI 药物时,肠道不良反应更加显著。
除特定药物外,其他肠炎诱发因素现在还不明确。这样一来,对于免疫治疗相关的腹泻、肠炎,临床上目前并没有好的的预防手段。一旦 ICI 肠炎导致严重的腹泻时,肿瘤患者就会失去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机会。

维生素 D 能够调节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反应,也能缓解免疫治疗导致的肠炎副作用
早期动物研究发现,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具有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能在动物模型上防止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CI结肠炎与炎症性肠病有许多相似之处。
为了在搞清楚维生素 D 对患者的价值,哈佛医学院的助理教授 Osama Rahama 博士领导团队进行了研究。2011 年 5 月至 2017 年 10 月期间,他们回顾分析了 213 名 III 期或 IV 期黑色素瘤患者。这些患者接受过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三者中的一个,部分患者使用 NI 方案,即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双药联合。
这些患者中,有些提前服用了维生素 D,有些则没有。比较发现:
提前服用维生素 D 的患者,结肠炎发生率降低至 63%,且患者的服用量无须超过 1000IU;相比之下,未提前服用的患者,结肠炎发生率高达 84%!总体上看,提前服用维生素 D 让免疫治疗相关性肠炎发生率下降了 65%,最乐观的数据显示可降低 80%的肠炎发生率。

这些因素特别容易引发免疫治疗相关的肠炎,你一定要注意
作为这项研究的亚组分析,Rahama 博士和同事们总结了一些结肠炎的诱发因素,包括:
年龄<70 岁;免疫治疗期间使用了肺炎球菌和流感病毒的免疫接种;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 5(说明机体存在系统性炎症);既往服用过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预防免疫疗法胃肠道毒性方面,如果维生素 D 补剂的安全性、可及性能被进一步确认,那么患者在进行免疫治疗时就能更加安心了。安全性有保障,免疫治疗药物的有效就能得到进一步保障。

肠炎分级处理,保障你的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在免疫治疗期间,如果不幸遭遇肠炎困扰,该如何处理呢?
根据《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 年版)》的推荐,首先要根据肠炎的具体表现对这一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处理:

当严重的 ICI 相关性肠炎发生时,医生一般会首选高剂量的类固醇激素进行冲击治疗。如果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肠炎没能很好消退,可用生物制剂处理,如TNF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或整合素抗体 vedolizumab。
总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不良反应的程度,也和不良反应处理是否及时有关。为了让我们的治疗之路顺畅无阻,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措施都要及时跟上。凡事不要自己硬扛,和医生及时产生交流是康复之路无虞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Vitamin D Tied to Lower Risk for Immunotherapy-Induced Colitis - Medscape - Jul 02, 2020.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