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白发病的4大原因,你都知道几个?
白发病是指非正常衰老情况下的头发部分或全部变白,是困扰当代青、中年的重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显示,在正常衰老中,白种人、非裔美国人和亚洲人开始白发的年龄分别为(34.0±9.6)岁、(43.9±10.3)岁和(37.5±2.5)岁。
《灵枢·天年》谓: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揭示了人体生理性发白开始于40岁。
现代人们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及作息不规律等原因,白发的产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随着人们健康认知及养生保健意识的提升,白发病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现代医学认为,白发病是因毛干中色素缺失而使毛发变白,可累及部分或全部毛发。毛囊细胞黑色素生成与色素沉着障碍是白发发病的重要原因。其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精神紧张、感染、代谢、免疫、内分泌、营养缺乏及药物等因素。
基于黑色素形成过程,白发病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可总结为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与黑素细胞干细胞环境失常,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信号通路的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受限等多项机制导致的黑素细胞数量的减少或消失,黑素细胞功能减弱,关键限速酶—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进而使毛干中色素消失。
此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家族遗传,以及某些系统疾病同样会引起病理性白发。
中医对白发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与肾、脾、肝三脏关系密切,以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为主要病因,以气血不能荣养毛发为主要病机。
(1)肝肾不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记载: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阳气肾阳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诸病源候论·毛发诸病候》指出: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不足则精血乏源,发失濡养则见白发。
(2)气血亏虚: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毛发诸病候》曰: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 论白发病之因,为气血不荣,气血虚,则肾气弱,肾气不足,则骨髓枯竭,发变白;足少阴之精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润黑,虚竭者则发黄。发为血余,而气血互根互用,气虚血弱则不能荣润于发,发失荣养则色白。
(3)阴虚血热: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八》中言:至如年少,发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热而太过也。世俗止知发者,血之余也,血衰故耳。岂知血热而寒,发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提出发早白乃血热太过之故。青壮年素体阴虚阳盛,易生火热,耗伤阴血,血虚则燥热生,毛发失于濡养而发白。
(4)情志不遂:忧思烦劳,易损及心脾,心主血脉,脾主运化,气血化生无源,或运化失常,气滞血瘀,使发无所滋而白;或精神抑郁,肝气不舒,致使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或气滞血瘀,发失所荣而变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