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百部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润肺,杀虫。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嗽。有小毒,杀蛔、蛲、蝇、虱,治骨蒸传尸,疳积疥癣。
2、《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3、《本草从新》:温肺、治寒嗽、杀虫。甘苦微温,能润肺温肺。治寒嗽暴嗽久嗽,杀蛔蛲蝇虱,疗骨蒸传尸,疳积疥癣。能伤胃滑肠,脾胃虚人,须与补气药并行。
4、《本草便读》:治肺寒之咳嗽,甘苦微温;除虫积之稽留,功能独擅。
5、《名医别录》:主咳嗽上气。
6、《本草撮要》:味甘苦微温,入手太阴经。功专治咳嗽杀虫,得生姜治经年寒嗽。
7、《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8、《本草分经》:甘苦微温,能利肺气而润肺,温肺治寒嗽,杀虫虱,伤胃滑肠。
9、《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10、《本草蒙筌》:主肺热上气,止年久咳嗽急求;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须用。又专治虱,亦可去疳。
11、《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12、《本草求真》:甘苦微温。功专杀虫。能除一切蛊毒。及传尸骨蒸。树木蛀虫。疳积疥癣。
13、《滇南本草》:味苦、微甘,性寒。入肺经,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劳咳嗽,杀虫。
14、《本草新编》:百部,味甘、苦,气微温而寒,无毒。专入肺经,亦入脾、胃。止肺热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
15、《本草易读》:甘,苦,微温,无毒。温肺杀虫。除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解疳疾最易,疗疥癣良效。
16、《本草择要纲目》:甘、苦、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润肺气,止咳嗽,杀疳蛔及寸白诸虫,疗疥癣及虫蚕咬毒。配生姜,治寒嗽。配秦艽,熏衣去虱。捣取汁,和蜜煎如饴,治三十年嗽。
17、《雷公炮制药性解》: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经。主肺热咳逆,传尸骨蒸。杀疳疣寸白诸虫及虱。

18、《药笼小品》:甘苦温。润肺经,治寒嗽久咳,杀蛔除虱。烧烟熏椨虫。伤胃滑肠,虚人须与补药并行。
19、《药性切用》:甘苦微温,润肺理嗽,治疳杀虫。
20、《玉楸药解》:百部清金润肺,宁嗽降逆,杀白蛲蛔虫,一切树木蛀虫,疗疥癣瘙痒,消水气黄肿,洗衣去虱。
21、《冯氏锦囊秘录》:百部,治久嗽传尸骨蒸,肺热上气,散热清痰,润肺下气,诚久嗽寒嗽之要药也。更杀传尸痨虫,小儿疳热,寸白蛇虫。
22、《顾松园医镜》:主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杀蛔虫、寸白,除蝇、虱、蛀虫。祛虫蚕咬毒,治疥疮疡。清热润肺,性善杀虫。
23、《医学入门》:百部微温味苦甘,主除肺热气上炎,暴嗽久嗽单煎蜜,杀虫伐瘵又治疳。
24、《药性本草》:洽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25、《本草正义》:百部虽曰微温,然润而不燥,且能开泄降气,凡嗽无不宜之,而尤为久嗽虚嗽必需良药。
26、《本草纲目》:百部,亦天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此为异耳。
27、《本经逢原》:百部为杀虫要药。故肺热劳瘵喘嗽,有寸白虫宜之。蛲虫痢及传尸骨蒸多用之。
28、《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2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炎,皮炎,湿疹,荨麻疹,脚癣,阿米巴痢疾。
30、《中药大辞典》: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31、《中华本草》: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百部碱、原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对叶百部碱、直立百部碱、二氢百部碱、原二氢百部碱、蔓生百部碱、异蔓生百部碱等生物碱类成分。还含芝麻素、糖、脂类、蛋白质、有机酸等。
2、作用:本品有镇咳、平喘、抑菌、抗病毒、灭虱、杀蛲虫等。
3、药理:
①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②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③其他作用:用1%碘液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并无镇咳作用。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蔓生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