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介绍(403)——羊胆丸(痰火咳嗽,痰中带血)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百部
羊胆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组成与制法:羊胆干膏53g, 百部 150g, 白及200g,渐贝母100g,甘草60g,制法: 以上五味,甘草、白及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羊胆干膏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部分羊胆干膏等粉末起模,剩余的粉末与白及粉末混匀,用水泛丸,用甘草粉末包衣,干燥,即得。 口服,一次3g,一日3 次。
功能与主治: 止咳化痰,止血。用于痰火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
附:羊胆,羊胆干膏
(1)羊胆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也是常见的动物胆汁类药材。同属该类的药材主要有熊胆、牛胆、羊胆、猪胆、蛇胆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临床药用历史。
羊胆首载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药大辞典》记载羊胆来源于牛科山羊属动物山羊 Capra hircus Linnaeus、绵羊属动物绵Ovisaries Linnaeus 或山羚属动物青羊 Naemorhedus goralHardwicke 的胆汁]。宰羊时,剖腹,割取胆囊,将胆管扎紧,悬通风处晾干,或取新鲜胆汁入药。羊胆药性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止咳等功效,主治目赤肿痛、青盲夜盲、翳障、肺痨咳嗽、小儿热惊、咽喉肿痛、黄疸、痢疾、便秘、热毒疮疡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羊胆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治疗肺结核的疗效确切。
(2)羊胆干膏
腊月取羊胆,入片脑末,置风处挂干。或入蜜在内,扎住,入砂器内煮半日,取阴放净地半日。或上以羊胆煎,三上三下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