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药时间的选择
很多人对中药服药的时间停留在一日二次或者一日三次的观点上,对中药服药时间的讲究,不是很清楚,也很不以为然。其实,不同类的中药在服用时间上是有区分和区别的,不按照正确的时间服用中药,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那么,中药在具体服药时间上有那些讲究和要求呢?
一,常规中药,如果医师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一日二次或三次,按顿定时服用。
二,小儿由于服用中药不方便,可将一天量的中药一次性熬成,按照少量多次服用,即不分顿不分次数,一天内将一天量中药喝完就行。
三,一些治疗咽部疾病的中药也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服用方法,服用时少量含咽,增加药物在咽部的停留时间,可以增强药物疗效。
四,对于一些病情较急的疾病,煎好后应立即服下,不分时间,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如《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 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多采用顿服法。
五,对于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常采用睡前服用的服法,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六,对于一些定期发作性的疾病,如定期的发热出汗,可以在疾病发作前一到二个小时服用,如伤寒论中桂枝汤治疗"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就采用"先其时发汗则愈"的治疗方法。
七,服用偏于滋补一类的中药应饭后服用,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同时一些治疗人体上部疾患的中药,如头面,耳,目等疾病,也应饭后服用,可以使药气停留于上,从而增加疗效。
八,对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看,位于人体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应空腹服。具体服药时间包括:鸡鸣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时服(如十枣汤)等。
九,一些急、慢性病,可以昼夜服药,使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如《温病条辨·上焦篇》中规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