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淫羊藿得了叶褐斑枯病时,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淫羊藿(学名: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种植实践中,偶见小甲虫咬食叶片使成孔洞,或有蛾类幼虫咬食幼苗茎秆或叶片,将茎秆咬断及危害叶片形成网纹的虫害现象。亦偶见煤污病发生,可影响淫羊藿的光合作用。可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
⑴淫羊藿叶褐斑枯病
症状:此病为害叶片。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⑵淫羊藿皱缩病毒病
症状:苗床幼苗期。染病叶常表现为叶组织皱缩,不平,增厚,畸形呈反卷状,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叶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
病原: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
发病特点:2010-2011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隔7天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⑶淫羊藿锈病
症状: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叶,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
病原: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淫羊藿锈病夏孢子椭圆形、单胞。
发病条件:2008-2012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主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主寄主。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⑷淫羊藿白粉病
症状:危害淫羊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病原: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发病特点: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2011年7月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有此病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发病期,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⑸淫羊藿生理性红叶病
症状:此病通常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叶部退绿变色呈红色状,植株生长受阻,矮小。苗床期受害严重者植株可出现早死亡。成苗期受害植株变色后虽然一般不死亡但新生芽较少,影响生物产量,减产显著。
病原:生理性病害,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
发病特点:在雷山淫羊藿基地2010年调查,只要在无遮荫的暴露地种植淫羊藿,此病全年均出现,但育苗期受害较重,一些长势差苗受害会被致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遮阴育苗。②基地种植,选择在杨梅树,松树等乔木下遮荫栽种。 [2]
参考资料
1.药用植物淫羊藿栽培技术[J][引用日期2019-04-04]
2.淫羊藿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引用日期2019-04-04]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用户7118191913284、看个溜溜球、万鼎星辰贺、梅6uuu、十一禾雨参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