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余中成药求改名!你怎么看,在线等,挺急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了加强中成药的注册管理,近日起草了《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要求在体现中医药特色,尊重文化,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进行规范。
吓得小编赶紧去搜索了一下
暗自评估了一下哪些药物可能会改名
我校以前的清开灵
恐怕也得改名字啦
做好心理准备
生怕好些药换个名字小编就不认识了
毕竟小编为了做好推送
已经耗费了太多肾精
髓海失养呐!
先看一下基本原则吧
1.科学简明,避免重名
①中成药通用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不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使用生涩用语。一般字数不超过8个字。
②不应采用封建迷信或低俗不雅用语。
③名称中应明确剂型,且剂型应放在名称最后。
④名称中除剂型外,不应与已有中成药通用名重复,避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产生。
2.必要合理
①一般不采用人名、地名、企业名称命名,也不应用代号命名。如:名称中含X0X等字样。
②不应采用固有特定含义名词的谐音。如:名人名字的谐音等。
③一般不应含有濒危受保护动、植物名称。
3.避免暗示、夸大疗效
①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如:名称中含降糖、降压、降脂、消炎、癌等字样。
②不应采用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如: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名称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
4.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将传统文化特色赋予中药方剂命名是中医药的文化特色之一,因此,中成药命名可借鉴古方命名充分结合美学观念的优点,使中成药的名称既科学规范,又体现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但是,名称中所采用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用语应当具有明确的文献依据或公认的文化渊源,并避免暗示、夸大疗效。
看完这些原则
小编决定自己找一找
市面上哪些中成药的命名
疑似不合乎这条规范
昆明山海棠正清风痛灵
云南田七花粉口服液
血栓心脉宁紫地宁血散
这几种药名字的确是长了些,并且又根据明确剂型、禁止出现相关病理学的术语,不知道宁血是不是生涩用语呢?
追风透骨丸
如意珍宝丸
保赤一粒金
这三种是否有夸大的嫌疑呢?保赤对于普通人来说算是生涩用语了吧,也并没有在最后明确剂型。
季德胜蛇药片 史国公药酒
冯了性药酒 华佗再造丸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黄氏响声丸
季德胜蛇药片 熊胆救心丸
药名中含有人名、受保护动物名,不过规范中提及如若可有文献支持,证明此药名由传统沿袭而来,没准网红马应龙痔疮膏的名字是可以存活的。
降压冲剂 强力脑心康
十香返生丸 一粒止痛丹
中风回春丸 伤痛一喷灵
强力天麻杜仲丸 益龄精强肾片
更年康片 降糖甲片
养命宝胶囊 东方神力胶囊
卓丹止泻灵 时疫救急丸
喉痛灵片 牙痛一粒丸
前列回春胶囊 速效救心丸
银屑灵冲剂 足癣一次净
万应止痛膏 飞龙夺命丸(丹)
这些药名字中带有了灵、精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药理的词汇,类似降糖、降压的也不可以哦,并且有万应、一次净这样夸大的词语。最后一个名字里带龙,是否算作药名中有封建迷信色彩呢?
消息一经发布
网上就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喷子
没看完全文就开始日常工作了
首先这条规范是建议稿
其次有些担心属于对此文件解读不透彻
像云南白药这种
有充足文献证明命名渊源的
完全不用担心会改名呀
当然这也是小编的个人解读
如果被CFDA打脸了那小编也没办法
小编看到这条消息时
最心疼的是药厂
因为包装什么的都得换了
但是也为设计狗同行们感到庆幸
因为一大批的包装等着你们哟~
言归正传
许多网友认为规范说的不够多
规范中也举了好多栗子哦~
今天的第二条推送中我们会详细为大家列出
请移步阅读
要说小编最关心什么
非以下两条莫属
毕竟按照建议稿中的来讲
淫羊藿这味药的名字本身就很低俗嘛
但是仙灵脾和淫羊藿本身同属一种植物
用药部位又不同
这可怎么办呢?
建议大家有更好想法的
可以直接反映到官方邮箱↓↓↓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按照公告,社会公众可于2017年2月15日前将有关意见通过电子邮箱wudz@cfda.gov.cn反馈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图片&企划
青年传媒中心
文案来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稿
○
北中医青年传媒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