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淫羊藿
概述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淫羊藿全草供药用。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别名
刚前、仙灵脾、仙灵毗、黄连祖、放杖草、弃杖草、三叉风、桂鱼风、铁铧口、铁耙头、鲫鱼风、羊藿叶、羊角风、三角莲、乏力草、千两金、干鸡筋、鸡爪莲、三枝九叶草、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
图片
原形态
①淫羊藿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长,横走,质硬,须根多数。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9片,有长柄,小叶片薄革质,卵形至长卵圆形,长4.5~9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锯齿先端成刺状毛,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基部斜形,上面幼时有疏毛,开花后毛渐脱落,下面有长柔毛。花4~6朵成总状花序,花序轴无毛或偶有毛,花梗长约1厘米;基部有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花大,直径约2厘米,黄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状披针形,2轮,外面4片小,不同形,内面4片较大,同形;花瓣4,近圆形,具长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长。蓇葖果纺锤形,成熟时2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于多荫蔽的树林及灌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②心叶淫羊藿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形与上种相似,但小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5厘米,宽2~4厘米,先端宽阔锐尖,边缘具锯齿,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不对称,外侧有小尖头。花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有腺毛;花通常白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阴湿的山沟中。分布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西、湖南、安徽等地。
③箭叶淫羊藿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匍行呈结节状。根出叶1~3枚,3出复叶,小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刺毛,基部心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外侧裂片形斜而较大,三角形,内侧裂片较小而近于圆形;茎生叶常对生于顶端,形与根出叶相似,基部呈歪箭状心形,外侧裂片特大而先端渐尖。花多数,聚成总状或下部分枝而成圆锥花序,花小,直径仅6~8毫米,花瓣有短距或近于无距。花期2~3月。果期4~5月。
生于山坡竹林下或路旁岩石缝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鉴别
①淫羊藿(又名:大叶淫羊藿)
干燥茎细长圆柱形,中空,长20~30厘米.棕色或黄色,具纵棱,无毛。叶生茎顶.多为一茎生三枝,一枝生三叶。叶片呈卵状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刺状锯齿,上面黄绿色,光滑,下面灰绿色,中脉及细脉均突出。叶薄如纸而有弹性。有青草气,味苦。
②心叶淫羊藿(又名:小叶淫羊藿)叶片为圆心形,先端微尖。其他与淫羊藿同。
③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箭状长卵形,革质;叶端渐尖呈刺状,叶基箭形。其他与淫羊藿同。
以上药材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不破碎者为佳。
炮制
淫羊藿:拣净杂质,去梗,切丝,筛去碎屑。炙淫羊藿:先取羊脂袖置锅内加热熔化,去渣,再加入淫羊藿微炒,至羊脂油基本吸尽,取出放凉。(每淫羊藿100斤,用炼成的羊脂油25斤)
性味归经
【性味】
辛甘,温。
①《别录》: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温。
④《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辛。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三焦,命门。
③《本草经疏》:入手厥阴,足少阴、厥阴。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
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薯蓣为之使。
②《日华子本草》:紫芝为使。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相关配伍
①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仙灵脾一斤,细锉,以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纸重重密封,不得通气,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日随性暖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圣惠方》)
②治风走注疼痛,来往不定:仙灵牌一两,威灵仙一两,芎藭一两,桂心一两,苍耳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仙灵脾散)
③治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④治牙疼: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奇效良方》固牙散)
相关论述
①《纲目》:淫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②《本草经疏》:淫羊藿,其气温而无毒。《本经》言寒者,误也。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辛以润其燥,甘温益阳气以助其化,故利小便也。肝主筋,肾主骨,益肾肝则筋骨自坚矣。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故主瘰疬赤痈,及下部有疮,洗出虫。
③《本草述》:淫羊藿,《本经》首主阴痿绝伤,《日华子》亦首言其疗男子绝阳,女子绝阴,则谓入命门、补真阳者是也。盖命门为肾中之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其所谓绝阳绝阴,不本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气,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至若茎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肾气虚所致,此味入肾而助元阳,即是补肾气,而肝肾固同一治也。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阳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④《本草正义》:淫羊藿,禀性辛温,专壮肾阳,故主阴痿,曰绝伤者,即阳事之绝伤也。茎中痛,亦肾脏之虚寒。利小便者,指老人及虚寒人之阳事不振,小便滴沥者言之,得其补助肾阳而小便自利,非湿热蕴结,水道赤涩者可比,读书慎勿误会。益气力、强志、坚筋骨,皆元阳振作之功,然虚寒者固其所宜,而阴精不充,真阳不固者,万不可为揠苗之助长也。消瘰疬、赤痈,盖亦因其温通气血,故能消化凝结。然疬疡之病,由于阴血不充,肝阳燔灼,而煎熬津液,凝结痰浊者为多,幸勿误读古书,反以助其烈焰。洗下部之疮,则辛燥能除湿热,亦犹蛇床子洗疮杀虫耳。《日华》主丈夫绝阳,女子绝阴,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则辛温之品,固不独益肾壮阳。并能通行经络,祛除风寒湿痹。但《日华》又谓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则未免誉之太过。而景岳且谓男子阳衰,女子阴衰之艰于子嗣者,皆宜服之,则偏信温补,其弊滋多,更非中正之道矣。石顽谓一味仙灵脾酒,为偏风不遂要药,按不遂之病有二因:一为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经络,或风寒湿热痹着之病,古人之所谓痹症是也,其来也缓;一为气血上冲,扰乱脑神经而忽失其运动之病,今之所谓中风,西医之所谓脑经病是也,其病也暴。仙灵脾酒,止可治风寒湿痹之不遂,并不能治气血两虚之不遂,而血冲脑经之不遂,更万万不可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