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高血压十年肾衰,用中药半年指标稳定,高血压4种食物不宜吃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也是高发病。由于天气变冷时,身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管痉挛收缩更明显,导致血压升高、波动明显,且高血压患者在秋冬季出现中风等心脑血管急症的死亡率最高。秋冬季,高血压患者保健变得尤为重要。
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高血压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受高血压影响的器官主要有肾脏、心脏、心脑血管等等。而肾脏是高血压影响的靶向器官之一,高血压肾病患者多,主要原因是血压升高早期没控制或控制不佳,因此,预防肾病重点控制血压平稳。
男子高血压十多年没重视发生肾衰,中医治疗病情稳定
病例:患者xxx,男,58岁,有高血压十余年,一直没有重视。吃饭从来不控制,发现血压高,却不吃降压药,几乎不体检,几年间不知不觉肾脏损伤已经发生。1年前发现腿脚肿了,穿不上鞋子,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压高、尿蛋白高、血肌酐高,被诊断为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由于病情较重,吃西药不见好转,转向中医治疗。

2020年5月在北京某医院中医门诊,患者下肢水肿,疲倦乏力,腰酸不适,检查结果:尿蛋白(++),血肌酐值为318umol/L。中医观察舌头和脉象:舌红,舌苔少,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浊毒内蕴。根据病情,中医用一经方为基础化裁加味,组方药:黄芪、太子参、炙大黄、淫羊藿、怀牛膝、车前子、赤芍、当归、陈皮、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水煎服。配合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饮食,规律作息。
用药3个月复查,患者下肢水肿消退,乏力、腰酸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指标显示:尿蛋白(±),血肌酐值 204umol/L,表明中药方有效,继续用中药治疗3个月三诊,身体无不适,力气有恢复,饮食增加,复查显示:尿常规(-),血肌酐值 126umol/L。坚持定期复查,不定期进行中医药调理,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门诊随访病情稳定,血肌酐正常,未复发。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肾脏?
1、规律吃降压药。高血压有些患者症状不明显,无明显的头晕头痛感觉,早期没重视,没干预。有的患者虽然用药治疗,但时常忘吃降压药,导致血压长期不稳定。其实血压升高后对肾脏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即便症状不明显,也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防止加重肾脏损伤。

2、定期复查。有些患者开了降压药后自行在家服药,但很少去复查,血压升高了自己不知道,很容易损伤肾脏。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定期根据情况调整降压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较重,可能需要联合用药。定期复查明确病情,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更有助于病情稳定和肾脏保护。
3、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口味不宜太重,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有些患者觉得单独控制饮食麻烦,仍旧重口味饮食,不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也可能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加重水钠潴留,导致肾病复发加重。
高血压患者这4种食物不宜吃
1、狗肉。是非常好的食材,但考虑性质温热,并不利于健康,导致血压升高,往往是因为阴虚阳亢,要是再吃了狗肉会导致痰火加重,让身体面临上火,升高更加明显。
2、腌制食物。腌制时间长的食物也不能食用,咸鱼腊肉确实非常美味,会吸收其中钠离子导致血压波动,也不能多吃。
3、辛辣食物。应该多控制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辣椒吃多了,就会出现大便秘结,在排便时会让人腹压升高,引起血压升高。
4、酒类。酒水不能喝,喝酒过多对身体影响非常大,会促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异常,血压明显升高。因喝酒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发病或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