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精英想到的都是给经济吃伟哥?负利率时代的影响。
假期快结束了,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未来资产配置选择的文章和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发起的投票结果,让我感觉到挺意外的。
将近五千人参与投票,有80%的人搞不懂什么是负利率,而其中有50%的人仅仅听过这个名词,但不知道什么情况,28%的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个比例,还真的是很惊人啊。
那么今天就负责扫盲一下吧。
一、名义负利率
负利率有两种,现在大家所谓的负利率,就是名义负利率。
指的是银行储蓄利率为负,也就是说,钱存银行里,银行不但不给你利息,还要收管理费。呵呵,大天朝国民没听说过这种事儿吧?
目前进入名义负利率的国家有欧盟成员国,日本,瑞典,丹麦。
但其实实质上来说,还是有所区分的,大部分的国家央行,即便进入负利率时代,也仅仅只针对企业和金融客户,是不敢向普通用户收管理费的。
为啥呢?因为一旦向普通储户征收管理费,就意味着,很可能,要引发挤兑。
因为银行的套利机制,就是赚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额,如果吸储之后如果真的把钱放金库里,那银行会赔的连裤衩都没了。
所以吸储之后,钱要贷出去才行,这也就意味着,假定某家银行的储户同时去取出所有存款,任何一家银行所面临的下场只有一个,倒闭。
这就是挤兑。
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存银行里还要给银行钱,大多数人把钱存银行?想多了,要么花掉,要么转存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干脆买个保险箱存进去。
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银行的储备金利率是100%的?答案是零。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即便真的负利率,银行顶多也是不给你利息,也不收你管理费。也就是银行对于普通用户的下限,即便负利率,下限也是零利率到头了。
除非有把握不引发挤兑恐慌,否则不会对普通储蓄用户也收取管理费的。
二、实质负利率
这个也不难理解,就是钱存银行,虽然银行不收你管理费,还给你利息,但一年到头,你的本金加上利息,实际财富是缩水的。
怎么说呢?比如说银行利率是5%,你的本金是1,那么一年到头,你的本金加上利息是105%,增长了5%,这是利息钱。
如果今年的货币贬值速率加上通货膨胀速率,是低于5%,你的财富是增长的,反之缩水。
如果今年通胀率,货币贬值速率加起来,超过5%,那么你这时候虽然名义财富增长了,但实际财富缩水了。
这种情况,叫实质负利率。
三、名义负利率时代较短,但实质负利率时代却早已来临
名义负利率时代,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的产物,最起码对于这个时代是这样的。
但实质负利率要开始的更早。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个人习惯,是从2002年开始,美国在911之后,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所以从那之后,强行用货币工具去调控,结果使得美联储利率低到只有1%,最终导致了上一轮资本泛滥周期,最后因为资本泛滥,搞出了次贷危机,让全球陪绑。
那么次贷危机化解了吗?没有,为了化解次贷危机,美国开启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到2015年12月结束的量化宽松,全球这个时候都是在疯狂的印钱。
那么体现在实质是什么呢?
中国银行利率的吸储周期,最长的周期是五年,给的定存利率。
按照最近20年,最高的是2007年12月,最高利率达到了5.85%。最低值是2002年2月,是2.79%。
平均起来,是肯定不可能会到5%的,如果我们按照年5%的利率计算,在2000年有一百万存在银行里,19年定存且复利,按照5%平均利率计算,100万存到银行里面,19年本利复利,也就是252万。
那么这里所有的人可以尝试着去算一算,2019年的252万,是否能等同于2000年的100万。
如果能的话,那么说明2000-2019这十九年间,实质利率为正,否则为负。
可能学艺不精,可能是我的面太窄,我不管怎么去计算,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2019年的252万货币购买力<2000年100万的货币购买力。
所以,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2000-2019这十九年间的实质利率,是名义正利率时代,而实质利率为负利率时代。
实质负利率时代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这时候的钱,要拿去消费和投资,而不能存在银行里面,否则资产会缩水。
四、从实质负利率到名义负利率的过渡,细思极恐
实质负利率时代,其实还算好,最起码想对比起来还算好。
实质负利率时代,最大的变化,是阶层化,简单地说,就是贫富差距拉开了距离。
有投资理念和头脑的人和没有投资理念和头脑的人,差距被放大了。
不过归根结底,是局限于人和人之间的。
但名义负利率时代的开端,意味的会更多,不单单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而是体现在行业与行业之间,模块和模块之间,甚至体现在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
换句话说,实质负利率时代,拉开的是小范围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距,作用在微观,而名义负利率时代,作用面在宏观,不仅影响到个体,还牵扯到更大的范围,行业,领域,甚至国家。
那么负利率时代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呢?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方向的选择,早就不是完全自主的形态了。
需要对标主要货币。
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在降息,那么势必,我们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就必须要同轨。
货币强势,会有什么后果呢?同等情况下,有利于进口,因为货币在国际上的相对购买力强了,但不利于出口。
举个例子,从欧洲买一个手表,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在1比10的时候,一千块欧元的手表需要用一万人民币去购买,现在1比7,只需要7000,价格下来了,自然便宜了,所以有利于进口。
相反,欧洲从中国进口一个什么东西,标价是10000人民币,现在汇率变成1比7了,对于欧洲人来说,需要花1400多欧元,所以对于欧洲人来说,会更少的购买或者去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或者说从其他的国家进口。
而我们当前的情况,靠消费支撑,但未来是需要大力培植制造业的,所以汇率必然会靠拢。
否则面临的情况是两个,一个是制造业萎靡,一个是制造业流失。
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就是制造业向其他发达或者欠发达区域流失的状况。
而如果选择货币政策同轨,那么必然会释放出来海量的货币,那除非快速把经济从下行轨道重新拉升到上行轨道。
否则下行或者持平的经济周期里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唯一出现的局面,就是钱多了,那么贬值的,就只能是货币。
货币的贬值,对于经济来说,不是不可承受之重,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以制造业为例,货币贬值,意味着什么?成本用料,人力用工,成本都上涨,那么面临两个选择,转移到消费端,或者压缩利润。
转移到消费端,那么意味着销量的缩减或者说市场的流失,而压缩利润,则意味着企业生存难度的提升。
所以制造业不好混的原因就在这了,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很多制造业转移到用料,用人成本更加低廉的区域。
为了维持生存,企业要么精简人员,裁员缩减开支,要么就只能另辟蹊径。
当这样的企业多了,失业的人就多了,失业的人多了,消费的人就少了,消费的人少了,市场就小了。
一个恶性循环。
简单地说,当产能冗余消费能力不足的时候,一切事情都会变得很糟糕。
今年可以看到很多可怕的事情,比如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出现大规模裁员。
这是只有在每一轮经济危机时才会出现的局面。
更加可怕的是,这只是开始。
五、消失的消费能力去哪里了?
很多人可能都再想一个问题,经济发展的过程里面,每个经济体都在创造财富,消费能力也应该一直在提升,为什么会出现消费市场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呢?
其实很简单,消费能力被绑架了。
我们说全球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这没有错,但隐藏在这背后的问题也非常的严重。
就是透支未来。
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刚出学校的毕业生,刚出来的时候假定24岁,收入6000元,交通住房吃饭这些钱不能省吧?假定是3000块好不好?那么他可用的钱是多少呢?是6000?不,是3000。
这就不算他要买房,不储蓄,全拿去花光了,消费能力,可支配财富,也就3000.
30岁的时候,他的收入变成了18000,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的一个过程呢?
是的,那么这个时候,他贷款买了房子,是的,他不用付房租了,但每个月要还一万房贷,还30年。那么就算他吃饭还花3000吧,那么剩下多少钱?5000块。
你这个时候还当自己一个月收入18000吗小哥哥?你就是个月收入五千的,谢谢!
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住房,医疗,教育这些成本的快速提升,即便六年过去了,看似收入增长了3倍,但其实扣除刚性需求,可支配财富的增长速度,其实并没有数字上增加的那么多。
而且不管是教育还是房贷,你不可能就让孩子上一年学吧?不可能供楼就够一年吧?
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收入绑架行为。
换句话说,未来的几十年间,你收入的固定部分,都要被强行支配到这些方面。
你能够支配的,就是扣除这些开支之后,还剩余的,那才是净增长。
这就是刚需支出被硬性提升到一个高度所带来的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你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早在你决定购房结婚生娃的那一刻,就注定要花在哪了,不还房贷试试?银行分分钟教你做人,不送娃上优质学校试试,你老婆分分钟让你后悔为啥你的脸皮这么不经挠。
这些钱你能动么?或者说,谁敢动一下的举个手我看看。
可支配收入增加的部分,你连通胀可能都跑不赢,拿什么消费?
这就是刚性需求支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明明赚了更多的钱,收入更多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感觉到钱越来越不经花,越来越手头紧的原因了。
那么这里也做一个调查,你是感觉自己手头紧了,还是比起来以前更宽松了。
而这样的问题,会随着负利率时代的到来,越来越严重。
随着我们的发展,我们在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甚至体现出弱势了。
第一个跑的是海外资本,大量的外资企业选择撤离,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岗位没有了。
然后是国内的企业开始向欠发达区域转移了,国内欠发达区域或者干脆跑到国外去了。
所以除了上面涨工资但不涨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压缩了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另一种情况,就是你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机会甚至失业的风险。
那么这里要考虑另一种情况,就是,房贷你还要还十几二十年,孩子你也得还要继续养到成人,父母失去了工作能力,你也得考虑到养老的问题,甚至你自己的养老问题。
如果你失业了,这些已经透支出去的预定开支,你怎么处理?
好,就算是你不失业,是不是要考虑这样的风险?积谷防灾?
于是,生存成本的提高,迫使忧患意识的提升,就成了压制消费越来越大的问题了。
只看表面数据去看待当前的形式,要出大乱子。
这样的问题,不止存在于我们。
全世界都是如此,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透支了所有人的未来。
比如说分期贷款买房,分期贷款买车,分期贷款买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
为什么房地产牛逼,房地产兴盛,因为那是透支了你未来几十年的财富堆起来的。
房贷多少年?三十年?ok,每个人未来三十年的工资还没到手,已经帮你预定好了,很大的一部分收入,你得还给虽然没生你没养你但注定比你爹还要牛逼的银行。
你以为你未来是为自己活着?呵呵,你未来是为了还债活着。没还清债务之前,你连失业的权利都没有,除非你有勇气不活了。
说句直白的,寅吃卯粮不外如是。
养老,教育,医疗保障,住房,这些全是在透支,一边是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一边还在问,市场的消费能力去哪里了?去哪了这不明摆着吗?
问题是,出来混,到底是要还的。
就跟在座的看客老爷们一样,透支刷卡消费的时候当然爽了,但前提是,你得忘了还信用卡的时候过得有多憋屈。
人口红利断层,超前透支消费能力,资本和产业流失,国际环境形势恶化,就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
六、未来的局面是怎么样的?最好的局面就是通缩!
我眼中的未来是个什么样的?总体来说,偏灰暗。
怎么说呢?就像我说的,出来混,迟早要还,无非是个早晚的问题。
既然有透支未来消费的快感,那也就必然要有透支未来之后的准备。
就比如一个月收入一万的人,这个月透支消费了12万,可以吗?当然可以。
但这是建立在你透支了未来一整年的消费甚至两年的消费。
一边是超前消费,一边又想维持超前消费之后日常消费水准,特么的怎么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算了?
而现实的问题,比这严重的多。
全球246万亿美元的债务,是全球GDP的三倍,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失去动力,这个债务比,未来会扩大到3.5甚至4倍乃至更多。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乐观。
经济危机分三个档次,第一档叫通胀,也就是通货膨胀,第二档叫通缩,也就是消费抑制,市场失去消费能力。第三档叫衰退。
我对于未来的预期,最乐观的看法是通缩,悲观的我就不说了。
除非说证明一个论点,出来混,不用还,否则我不可能更改我的看法。
没有任何可能性足以说明,透支未来不需要买单,至少我找不到这样的论述。
所以我的观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既然要透支消费的快感,就要承担快感过后的代价。透支前是大爷,透支消费后还想是大爷,呵呵,这世界是这样的吗?
即便是,也只能是少部分人。
而负利率时代,全球范围内大量的宽松,必然将推升生存资源价格,但很遗憾,不包括房产,恰恰相反,未来钱不值钱,但房产比钱还不值钱。
当然未来也很精彩,今后每一年,看着吧,大戏不断,最热闹的怕是就是欧盟了,这个吃大锅饭的经济联合体。
七、负利率眼下不是万能药,为什么全球都在吃伟哥
万艾可我觉得不少男人应该都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没用过的大多数也都听过。
男人都懂得,总有身体不在状态的时候,没事儿,这叫什么事儿啊,来来来,蓝色小药丸走起,包你生龙活虎状态满满,原地复活。
国人常说是药三分毒,能让你短时间迅速生龙活虎的小药丸,你真以为是逍遥丸啊?
这是建立在透支身体作为前提,且伴随各种副作用的基础上的。
长期当糖豆吃,真以为不会有问题?
那么如果说要想夫妻两性生活来得美满,咋办?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多做户外运动,多健身,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打下基础,自然水涨船高了。
那为什么还会有蓝色小药丸的崛起?
道理很简单,一个是这种方式见效慢,再有大家都忙碌得很,现代生活的大多数人,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很多人没时间去健身房,大家都赶时间。
最直观的理由,莫过于,小哥哥,我真的知道这玩意儿吃多了不好,我也知道应该强身健体多运动才算是正道,这些我都懂。
可问题是,我现在面临的是下面这样的情况!
小哥哥你教我,我现在该怎么办?先去跑个十圈二十圈?
我要的是现在,立刻,马上,懂需求吗小哥哥?
等不起啊!十万火急。
额,这个嘛,要不来两颗?
但蓝色小药丸对于身体有危害,不能常用,这个我想大家最起码还是认同的吧。
同样的,负利率的作用,也类似于小药丸,作用的范围,是经济范围。
经济有周期,所有的人都知道,每一个经济周期里面,有积累,有爆发,有消化,也有衰退。
可习惯了顺周期之后,都过惯了好日子,谁也不想忍受消化期和衰退期。
怎么办呢?蓝色小药丸了解一下!
在经济进入瓶颈之后,增长乏力,用货币工具和行政面引导,去强行逆周期。
正常来讲,经济周期就和大家工作赚钱一样,有顺的时候也有不顺的时候,大家工作顺利,赚的多的时候呢,就多吃点,多喝点,多花点,赚钱少的时候就少吃点,少喝点,少花点,是这么个道理吧?
经济也一样,顺周期的时候,有爆发,爆发之前有积累,爆发之后有瓶颈和回落。
其实就和大老爷们身体不适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休息,来日再战一样,但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这么选择,而是去选择压榨身体潜力,去透支来完成伟大使命是一个道理。
万艾可伤害的是身体,负利率伤害的是经济。
在欧洲上一轮启动QE的时候,我们一帮圈子里的朋友,就在谈这事儿了,会不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越聊越觉得毛骨悚然,太可怕了。
可转眼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真的进入负利率了。
和上面举得这个例子一样,眼前的形势刻不容缓,且容我嗑一颗蓝色小药丸先应应急,这火烧眉毛了,谁还在意有没有副作用。
再说,隔壁老王不也磕么?
培元固本的事儿,咱以后再聊,走你!有副作用也是以后的事儿。
再说,03年咱们这么干的,08年咱也怎么干的。
19年咱再这么干,又有什么大事儿?反正前任这么干,前前任也这么干。
可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去想,这幅纵欲过度的身体,还像那时候这么强壮经得起这么糟蹋吗?
没有人,就算有,也拧不过大家都这么干。
小姐姐说,你不行咱就撤了啊,你看着办吧。
于是,真有想要踏踏实实去锻炼身体的人,在别人看起来跟傻子一样。
于是,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敢不嗑药的人越来越少,至于看得清看不清这么干的后果,真的还重要吗?
总有人强调我们的行政控制力度和决心。
这个怎么形象的说呢?
你天天没事儿在120层高楼的天台边上玩极限运动,然后你的理由是,没事儿,咱旁边就是医院,医院的医生医术老高明了,所以我不怕。
可问题是你特么还没送到医院,就特么嗝屁了,医生再厉害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吗?
这就是行政调控的边际能力,就像医生一样,最起码你送到医院还得有口气儿吧?你都嗝了,医生再牛逼还能起死回生?
这个逻辑从根本上,就是有问题的逻辑。
又比如说人参能续命这个大家可能多少都听说过吧。
不能说行政力驱动这根人参效用不强,但08年,已经靠这个续过一次了,这一次再用,我不说没有效果吧,最起码是打折了的。
所以到今天还在强调行政力能掌控基本面,而不是行政面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你不该生活在现在,你常挂在嘴边的话应该是我大秦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
能看懂的人,希望对你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