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气是如何使留学生瘫痪?应该如何治疗?扯蛋用笑气,不蛋疼!
2017年新年,留学生林娜瘫坐在轮椅上,被缓缓推出首都机场。林娜因为过度吸食笑气,导致整个身体垮掉,大小便失禁,无法站立。看着前来接机的父母,林娜深深自责,如果当初没碰‘嘿气球’该有多好。林娜(化名)就是《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女主。
有人评论,这是国外的事情而已,离我很远。
还有人评论,这是富二代的极品发生的事,她作死,求安慰而已。
广泛使用的笑气
一氧化二氮(笑气)的结构式
其实,笑气离我们并不遥远,中国绝大多数人进食过笑气,只不过不知道那叫笑气而已。
改装车上用的所谓氮气其实就是笑气。火箭的氧化剂也用到笑气。
食品工业中笑气用于制造生奶油和酿酒,在符合标准范围内规范添加并不会有不良影响。
淘宝上卖的一种8g钢瓶装的号称氮气的奶油气体,就是笑气。
很多甜品店的简易裱花、很多生日蛋糕上的奶油也用到了笑气,星巴克星冰乐上的奶油、还有一些新式的饮料比如美国去年火起来的draft latte用的也都是笑气。
此外一些咖啡机,或者饮料也用笑气罐作为动力,来出饮品。
笑气成为打发奶油的不二选择的气体。原因如下:
一杯子的泡沫,其实是气体,商家可以多赚钱;
妹子们都想保持苗条的身材,但又受不了甜味的诱惑,于是带点甜味,零卡路里的笑气成了最好的选择。
娱乐性吸食笑气
由于笑气价格低廉,吸食后能带来快感,因此在音乐会、夜店和节庆场合经常有笑气的身影。
2015年6月28日,英国最大的露天音乐节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Glastonbury Festival)落幕。17.7万人在这场持续4天的狂欢留下了约1650吨垃圾。其中包含大量笑气罐子。
丢弃的笑气罐子
国际毒品调查(Global Drug Survey)提供的信息显示,吸食笑气在英国很流行,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尝试过,38%的人说过去一年中曾吸食过。
2015年8月1日,国会大厦外,数十名示威者举着笑气气球,抗议精神物质法案。Jack Taylor /法新社/
2016年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药(毒)品的流行度排名里,笑气排在第7位,购买量占总数的8%。
全球药品类购买量占比丨independent
在美国,包括笑气在内的吸入剂造成100至200人死亡,主要是由于吸食后的昏迷、窒息、癫痫发作和意外伤害。
而同一时期美国有数万名小朋友,偷喝厕所里的洗手液,而醉倒在厕所旁,同时也有不少意外伤害发生。
好奇和冲动,愿意尝试新事物和突显自我,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中国,吸笑气被叫做奶油气弹、打气球、嘿气球、吹气球等名称,风靡于一些酒吧和夜店。
酒吧新宠可以吸的气球
近年,在成都的酒吧圈子里,就流行起吹气球,在某栋楼,大大小小分布着20多个酒吧,酒吧里,音乐震耳欲聋、人群涌动,最具诱惑力的还是弥漫着的甜腻腻的笑气。
在大楼中随处可见吆喝着卖气球的商贩,往来的青年男女们多数手上也都拿着一两个打好的气球,地上以及垃圾桶中也遍布这干瘪的废气球。
经过整顿,酒吧已经不再售卖这种嗨气球,但是由于消费者那挡不住的热情,外头有更多的个体商户售卖笑气。
长沙的一些酒吧里也出现了嗨气球,年轻男女们沉醉其中。有一些商家一天能卖上万元。
舞池里,年轻人一边跟着音乐摇摆,一边手捧气球,吸食笑气,这些人根本停不下来,有点像吸毒。
湖南经视的记者在垃圾中找到了这些子弹壳模样金属管的包装盒。
食品添加剂(不可直接食用)|笑气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其灰色产业链非常完善,竟然有专门摩的送货。
笑气发现与使用的历史
读过高中化学的人,对笑气这个名称并不陌生。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又称笑气,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熔点:−91 °C(lit.);沸点:−88 °C(lit.)。所以笑气跟二氧化碳的干冰特别相似。容易制成笑气干冰。
笑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实用的麻醉药物。
在笑气被用于牙科手术之前,欧洲的牙病患者宁愿忍受牙疼的折磨也不手术。
因为,当时流行的麻醉方式实在是太残暴了。拔牙前先要棒麻和按麻。
棒麻,先用棍子把病人打晕(当时属于非主流麻醉);按麻,把病人捆好,再按住(主流麻醉方法)。
普利斯特列
笑气由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神学家普利斯特列首先制得。普利斯特列也是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人,但是由于当时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普利斯特列并不能正确的区分氧气与笑气和空气,他仅仅命名了活命空气与固定空气这样的词汇。
普里斯特列制备到笑气的反应,也就是硝酸盐加热的方法(具体是硝酸铵加热到170度左右,而铵离子来自尿。)葛洪炼丹时候肯定发生过,只不过是没有专门去收集那些气体而已。
真正发现笑气的是他的弟子兼朋友戴维。
1789年,瓦特介绍戴维到一所气体疗病研究室当管理员,这所气体疗养院中有着各种气体,像氧气、二氧化碳,还有适合自杀的一氧化碳。有一次他险些死于吸入一氧化碳后。
如同神农尝百草一样,戴维尝百气,最后,他发现笑气能够降低痛感。
汉弗里·戴维
但笑气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股甜甜的味道,于是笑气很快成为一种派对气体。
笑气也成为了party神器。
认真看上图可以发现,当时的人把笑气用到聚会上,还更合理。注意左边的生成笑气的装置。以及剂量。
到了1844年,美国29岁的牙科医生韦尔斯成功运用笑气为自己拔下一颗牙齿,没有痛感,比被钉子扎一下还要轻松,他知道牙医的新时代要来了。
他找到了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外科医生沃伦教授,沃伦为其提供了一个舞台,他原本有机会改变手术史。
麻省总医院现址
但他不了解剂量,没把握好病人的临界值。
随着病人的一声惨叫,牙齿拔了下来,疼得要死的病人真想抽韦尔斯一个耳刮子……
笑气毒性视频的分析
鉴于娱乐性笑气被滥吸食的情况,不久前有人专门录了视频。
来源:好奇实验室
该视频很有警示作用,但是存在着严重的推理错误。
死亡的小黑鼠|好奇实验室视频截图
实验显示,小鼠在吸入笑气后2分30秒后会死。
先不说,该实验无阴性对照,无阳性对照,实验组和各对照组无重复的问题。
单从实验的条件,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发现该实验的设计很粗糙,推论不严谨。
笑气的相对密度1.977,一个气瓶有8克笑气,释放后体积约4升,注入气麻箱后,因为笑气密度比空气大,会把空气排空,这样会导致小鼠缺氧窒息。
如果把笑气换成二氧化碳,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区别只是小老鼠死亡的时间,而二氧化碳是无毒的,这是常识!
二氧化碳甚至只需要15%的浓度就可以把小老鼠弄死,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成碳酸,会挤占氧气的位置。
所以,该实验结果,并不能证明笑气有毒,更不能证明笑气有毒品的成瘾的属性!
其实,使用气体麻醉剂的实验都会采用混入氧气进行实验!
医院用笑气进行麻醉的时候采用氧气与笑气混合,保证21%的氧气浓度。
所以视频中人吸入气球中的笑气后缺氧的的数据也没有足够说服力,但是能说明直接吸100%纯度的笑气会缺氧,方式也不对!
视频中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深入探讨。
绝大部分人吸入笑气并没有笑,为什么氧化亚氮会叫笑气呢?
有人推测,第一次吸入笑气后而大笑有两个原因:
1、笑气的确能刺激神经,产生兴奋作用。在Party里推波助澜,嗨到发笑也不是不可能。
2、由于笑气的密度比空气要大,吸入后,讲话时声音会变浑厚;同理,吸入氢气后,声音会变清脆;而声音自带变声器,听起来是那么的怪异,所以引得发笑也有可能。
红红而迷离的眼睛,是由于血管扩张的变化
笑气能引起血管的扩张,具体的机理是什么呢?
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研究笑气,如何作用到血液循环。大量的研究表明,笑气在血液中稳定,不结合。这就意味着,它被人体的摄入是极为有限的。N2O在体内会代替N2的位置,不经过肝脏代谢,99%的N2O会由肺泡直接呼出,极少量经胃肠系统代谢。 临床使用浓度会轻度增加心率,含60%笑气的混合气体会轻度增高血压,轻度增加心排出量。目前也尚无过敏报道。
硝化甘油(一种炸药)及其它有机硝酸酯常常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这类病很多是因为血管是被脂肪给堵住了,而这些药可以使得血管扩张,并清理掉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油脂。
之前有人推测,引起血管扩张的原因是上述药物释放出笑气。深入研究后发现,引起血管扩张的原因是这些药物释放一氧化氮!
由于这个发现,罗伯特·F·弗奇戈特、路易斯·J·伊格纳罗和弗里德·穆拉德,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获得1998年诺贝尔奖。
伟哥之父|弗里德·穆拉德
根据该原理,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研制出伟哥。而穆拉德被称为伟哥之父。
西地那非柠檬酸盐 |伟哥
穆拉德及其反感这个头衔,他气愤地说,伟哥之父是一个极其愚蠢无聊的称号,我很不喜欢。如果时光倒流,我宁愿自己从未导致这种药物的发明。
有人用笑气与伟哥来类比。
伟哥可以吃的,有效果,也能成瘾!
但是,伟哥能大量吃吗,没事一次吃10粒伟哥下去,你试试看,死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年轻人好好的,吃什么伟哥,吸什么笑气,还什么嘿气球!
笑气对身体的危害机理探讨
以不正确的方式(无混合空气或者氧气),长时间,大量的吸食笑气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如林娜自称有时候一天花七,八千块,大概是几百瓶,按时间算,吸食的密度达到,一分钟吸一个气球的笑气。这种方式,不出问题才见鬼,这种剂量与吸食密度,任何单一气体,包括氧气都会出问题。
由于缺氧,很显然脑袋,以及对应的神经系统会出现问题。大小便失禁,不能站立也是自然而然的。
除了缺氧的原因,还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大量的笑气通过消化道循环的时候,笑气会跟维生素B12反应。消耗B12,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神经病变和贫血。而林娜说的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就与神经病变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把吸食气体算成一类,里面不单单是笑气!
在笑气之外,其他一些看似与嗑药毫不相关的东西也同样存在吸入滥用的问题,例如压缩空气清洁罐。
这种清洁罐,本来使用在清洁键盘、电器等不能遇水的地方,把瓶子里的高压气体喷射到缝隙物体的表面和缝隙之中,吹出其中的灰尘和异物,实现清洁的效果。然而,一些人却吸这种气体。
一个滥用压缩空气清洗罐的少年 图片来源:iStock photo
这种罐子里可不仅仅是有压缩空气,还有一种我们称为抛射剂的东西,通常是1,1—二氟乙烷、四氟乙烷之类的氟代烃。这种东西本身有一定的刺激性,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危险所在。真正的麻烦是:它们的密度通常都比空气要大(也比氧气大),一旦被吸入人体之后,就会沉积在肺的底部,占据肺内部的空间,妨碍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
此外还有人喜欢闻汽油,导致中毒而死。另外有一些人吸食一些奇奇怪怪的气体的爱好,比如强力胶水、打火机里的气体。有一些则是划一根火柴然后吹灭,闻其中的烟味。有一些则是樟脑丸的气味,油漆的气味等等。
由于其它气体没有运用到食品添加剂中。大家对这类成瘾性患者,体现出的是冷漠与嘲讽的态度。而对于部分未成年小朋友的这种爱好,更多的是责怪父母管教不好!
维生素B12缺乏的治疗探讨
甲钴胺就是一种维生素,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粉红色或者紫红色,其生理作用就是参与神经细胞活动和保护神经细胞是一种辅酶。它缺了导致神经细胞没法修复,还导致贫血。而长期以不正当的方式大量吸食笑气,刚刚好还缺氧,而且还是长时间的缺。
高原反应是长时间缺氧,人体会调节提高红细胞和血红素。
而长期不正确的吸食笑气,连造红细胞和血红素的维生素B12都没收了,那瘫痪是很正常的事情。
目前对于维生素B12缺乏的治疗的手段是:不断的补充维生素B12。
对于神经受损,只有慢慢康复。这类康复只有漫长的等待。
维生素B12不同于其它维生素,人体内获得维生素B12很大一部分是靠人类肠道细菌提供,而长期吸食笑气的患者导致的维生素B12合成几乎为零,有人推测体内的细菌也产生耐药性了,不产生维生素B12了。
因此有人根据粪便银行的思路,提出双管齐下的方法,一边是补充维生素B12,一边是让患者吃健康人的粪便(去除杂质,尽量保留有益菌)不过对于粪便的恐惧,以及这类患者数量比较少,目前还没有粪便移植的具体案例。
笑气是否为毒品的争论
最近就笑气是否为毒品,有着大量的争论。很多人甚至把王者农药,手淫等现象也牵扯进来。大部分人认为笑气为洪水猛兽。
其实国际上笑气跟酒精一样定义为合法的毒品,并非刑法定义的毒品。
根据国际禁毒公约分类:
a、麻醉药品:阿片类(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类(古柯叶、快克可卡因)、大麻类(印度大麻、北美大麻)。
b、精神药品:镇静催眠类(巴比妥类、安眠酮、苯二氮卓类)、中枢兴奋剂(甲基苯丙胺类,冰毒、麻古等)、致幻剂(LSD、色胺类)。
c、其他: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笑气属于等里面,没有专门列出)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世卫组织(WHO)分得很详细,合法、非法的都有,分为八大类,即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中枢神经兴奋剂类、酒精以及镇静催眠类、致幻剂类、挥发性有机溶剂类(笑气也属于等里面,比如液化气)、烟草类。
很多研究表明,烟与酒的成瘾性与危害远远大过笑气,禁止笑气更应该禁止烟酒。
从运用上看,笑气与酒精最为相似。都运用在燃料、化工工业、医疗、食品添加剂、娱乐性质的吸食与饮用。甚至酿酒就用到了笑气,如部分香槟酒。
笔者问过一个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即公众号毒言毒语的陈敏,酒成瘾性那么大,毒性也很大,为什么不禁酒?
陈敏答道,喝酒是个文化,无法禁!
所以即便笑气列入了毒品的范畴,它只能跟酒精一样,属于合法的毒品!
目前很多媒体,一直宣传着笑气能使人瘫痪,更暗示着吸食笑气治不好!
这种宣传让大众从人文情怀上了解笑气是非常好的,但普通大众需要更全面,更科学的了解笑气。
过分强调笑气的成瘾性与有毒危害,本身对患者的心理与后续的康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心理上:
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一根柱子,脑袋上起了一个包。
家长的反应大体有两种。
一种对着小孩,大骂柱子,并且不断的呸呸柱子,用以鼓励小孩。
另外一种训斥小朋友,你走路怎么不长眼睛,以后走路要长眼睛。
大家都对第一种教育方式嗤之以鼻,因为这种会养成小孩无意中说谎的习惯,属于溺爱式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深入骨髓。
在大量的有关笑气报道中都有意无意的暗示笑气是极端有害的毒物(神经毒气类,百草枯之类)与毒品(冰毒与大麻类)。而忽略了吸食笑气者的谎言与他们本身要负担的责任,这就是顺从了溺爱式的心理。
比如有吸食者就声称,最多的一天吸食了1000瓶。这是说谎!
而媒体居然毫不怀疑这个说法。也是助长这种谎言的扩散。简单的计算就知道了,一天1000瓶,除去睡觉的时间,他打开瓶子,吹气球与吸气的时间就知道了,如果这个环境中还没有死亡,那是反面说明笑气是无害的!
此外,把笑气往未知毒品上靠,其实无助于吸食者正确的认识笑气。假定,吸食者吸食的是海洛因,大家更多的会去责怪谁呢?
又假定,如果吸食的是酒,大家会去责怪酒还是责怪当事人?
又假定,吸食者是闻洁厕灵,导致瘫痪,大家又会去憎恨谁呢?
此外,媒体大量的报道瘫痪,并强调这是绝症,不可逆转的。这真是现代医学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这些吸食者说得话,能相信吗?
其实明确疾病,就是缺乏维生素B12,这不是不可治疗的,最正确的方法是去医院,而不是去戒毒所治疗,用药和长期恢复训练即可,而过分的强调治不好,会对类似林娜那样的人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最后在对待笑气的问题上,大部分采取的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管制态度。按照这种出事就要管制的思路,可能大到洁厕灵、小到面粉都要限制交易了。
网上有人提议,按照食品添加剂的笑气,强制加入氧气,或者空气。这种提议其实不大现实,因为小钢瓶里的是笑气干冰,而氧气很难成为液态氧,因为沸点太低。
此外,对于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他说了几点,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1、酒吧夜店本来就是乱七八糟的地方,本来就不应该去。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小孩喜欢去这些地方。有什么方法打消年轻人去尝试的意愿?
2、看到这些人吸笑气,如果开始用嘴对准气枪吸的时候,更要注意的他开始准备吸别的毒品了。
3、禁止酒吧卖气球,没有用,他们还有别的渠道,更关键是要管住这帮小孩的钱。
4、现在贩毒分子太坏,以前有用冰毒之类毒品伪造成治疗咳嗽的药,诱骗人吸食,如今要小心网上这种号称卖笑气,而实际上是卖硬性毒品的。
扯蛋VS笑气
滥用笑气是件蛋疼的事。
说起疼,生孩子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疼痛,笑气可以减少这种痛。
但是如果问一个快要当妈妈的人,你是否愿意吸入笑气而减缓这种疼痛,绝大部分人会礼貌的拒绝。
在墨西哥,有个产妇正在生产,产妇疼痛难忍,可是奇怪的是,旁边的丈夫也随着妻子的节奏一阵一阵的疼得惨叫。
最后该男子受不了,大叫一声,医生给我来瓶笑气。
因为,惠乔尔人(Huichol)这个种族认为生产之苦应该男女共同分担,生产时,产妇会抓着一根绳子,每一次阵痛,她就会拉扯绳子,而这根绳子绑在丈夫的蛋蛋上!
延伸阅读,直接点中标题可查看:
热播中的《我们需要化学》科普片1-6集完整视频,中学生都在追!化学科目兴趣大增!
CCTV-2财经频道隆重介绍化学加,产业互联网的挑战、机遇在哪里?
更多精彩阅读,点标题下方化学加关注后,点底部进入公众号,用手机左下角小键盘输入:
回复j51,查看《除了环保硅藻泥这样的世纪谎言,还有哪些经常用来撩人的化学骗局必须知道?》
回复j52,查看《化学青年问禅师,化学人也有 sense of humor!》
回复m17,查看《不想学化工的画家不是好厨子》
回复ai164,查看《锂电池之父,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的同学,二战老兵该得诺贝尔奖了!》
回复c15,查看《【还珠化学实验室】我的表情包居然跑去学化学了》
回复j50,查看《化学居然不是秃顶率最高的专业?那么问题来了,秃顶率最高的专业是什么?》
回复L98,查看《掉地上5秒内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美国人做了2560次测试》
回复ai11,查看《17岁他说要把海洋清洗干净:没人相信:21岁他做到了!》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加网
化学加主编微信号:huaxuejia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