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被逼吃5年伟哥:“天价药”的背后是拿钱买命的上亿中国人!
两个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视频中的8岁小女孩,嘴唇泛着蓝色,独自一人到药店柜台买药。
她扎着马尾,两手垂落在胸前紧紧握住,小心翼翼的走到柜台前,抬起头怯生生的说:阿姨,我要买10盒伟哥。
药剂师一听觉得很诧异,问女孩买这个药是给谁用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停顿了一会,说:是我自己要吃。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店里很多顾客的注意,一个8岁女童买了10盒伟哥,还说自己要吃?
先不说别的,单单就价格来说,伟哥可是不便宜,10盒就要5000块钱!
药剂师蹲下来跟女童说:小朋友,你爸爸妈妈呢?可以让他们来一下吗?阿姨把药给他们。
随后没多久,女孩的妈妈就过来了。
一进门就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职责:孩子这么小,你就让她吃伟哥?你是怎么当妈的!
女孩扯着妈妈的衣服,眼眶通红看着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不是怪物。
女孩的妈妈蹲下抱着孩子,哽咽:这是我宝儿的救命药。
原来,女孩在3岁的时候就患上了一种病,医院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只能靠靶向药存活,但靶向药一粒就要375块!
如今,光吃药就已经花了40多万,家里积蓄早就空了,就连早已退休的爷爷奶奶也不得不出来打工,维持昂贵的治疗费用。
无奈之下,孩子的妈妈听说伟哥能够代替靶向药,维持孩子的生命,相对来说也会便宜一点,这才迫不得已,让孩子吃伟哥。
这一吃就是5年。
用伟哥续命的不止小雅一人。
在中国,至少有1000万人正在靠伟哥续命。
这1000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肺血管疾病,随着患者肺部血管阻力的持续性升高,最终可导致心脏和呼吸衰竭。
同时也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疾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比普通的癌症都可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81年至1984年的统计显示,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病的患者,生存时间仅为2.8年,死亡率甚至高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肺动脉高压患者虽然外表健全,实际上却具有严重的行动障碍,即使是一座楼梯,也会变成一座无法攀登的珠穆朗玛峰。
除此之外,他们还被称为【蓝嘴唇】人。
这类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他们的指甲、脸颊、嘴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蓝紫色。
视频中的女孩小雅,就是如此。
因常年患病的缘故,她的身体跟同龄人比起来实在差太多。
表面上看起来跟其他人一样,但因为长期缺氧,她的运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稍微运动就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嘴唇发蓝。
所以出门的时候,大都是坐在一辆类似婴儿车的折叠小推车上,由妈妈拉着走。
起初,肺动脉高压是没有任何药物可治疗的,患者只能在剩下的时间里苟延残喘。
后来,降低肺动脉压力的靶向药被生产出来,患者的寿命这才得以延长。
可治疗的药物虽已现世,但昂贵的价格却让这些挣扎于生死一线的人望而却步。
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有四个:
全可利(波生坦)、凡瑞克(安利生坦)、万他维(吸入用伊洛前列素溶液)和瑞莫杜林(曲前列尼尔注射液)。
由于都是进口药,这四个药普遍价格昂贵:
瑞莫杜林每月费用1万多元、万他维每月费用为49500元,且只有少量大医院还能使用、全可利每月的费用超4000元、凡瑞克目前每月治疗费用在3580元。
相当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平均每年用于药物的花费为20万不止!
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
拼死十万,还不算日常花销,像8岁女童的妈妈一个月工资才仅4000块,如何承担的起高昂的治疗费用?
天价药的售卖逼的很多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寻找其他续命法。
刘女士(以下简称小婷),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就被确诊患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医生告诉她,可能活不到18岁。
从那以后,小婷吃了10年的伟哥,一日三次,就像一日三餐一样。
为什么非要吃伟哥?
据了解该靶向药没有被纳入医保范围,而且本身药物昂贵,市场价一盒就是29980元。
小婷说自己来自农村,家里为了她这个病,房子也卖了,爸妈日夜奔波,积劳成疾,四十多岁的人变得像六七十岁,渐渐这个家庭被掏空了,他们再也不能给小婷提供靶向药。
毕竟这个价格对于一个需要长期服药的人来说,无疑是天价。
后来小婷的医生告诉她,治疗男性ED的西地那非(也就是伟哥)可以减缓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了活命,小婷不得不吃起了伟哥,毕竟伟哥是那些药物中最便宜的,也能让她多撑几年。
但长期服用伟哥,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小婷和爸爸妈妈又何尝不知道这些?
有副作用也得吃,没了它,我女儿活不下来啊
后来,在采访结束的第二个周,小婷走了,年仅20岁。
有人说,在天价医药费面前,人类脆弱的不堪一击。
是啊!
有病没药是天意,有药没钱是人意。
钱,就等于命。
去年7月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将镜头对准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白血病患者。
影片中,因为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每个月4万元的天价药费,以至于很多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贫穷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在绝望之际,徐峥饰演的程勇为大家带去了希望——印度仿制药。
起初,程勇带着印度的仿制药去医院推销,价格卖得也比普通药贵,但没有人会讨价还价。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人手里拿的药丸,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正如影片中患慢粒白血病的阿婆被警察叫去协助抓捕药贩子,她抓着警察的手说的那段话一般:
领导我求求你们别再查了,这药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吗?
我得病3年,正版药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这便宜药才卖500.....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短短几句话,将如今中国医药市场的生死困局以及人在大病前卑微的模样展现的淋漓尽致。
随后查阅资料,我还发现在某些贴吧,某些QQ群里,有人售卖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低价印度仿制药。
不可否认,这些便宜又有效的仿制药,的确燃起了上万个濒死之人的希望。
但在我们庆幸有了低价仿制药的同时,它的安全有效性也同样引发了众人的思考:
仿制药与进口药真的一样吗?为什么仿制药的价格这么便宜?
其实,仿制药是在剂量、作用及适应症等方面与原研药相同的一种仿制药品。
只不过专利药的研发商要先确定该药的化学组分,为检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发商会先在动物或是器官上做试验,然后再于人体上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是不可以进入市场的。
同时研发该药物的厂商也会获得专利保护,专利有效期约20年,期间专利药厂商独占该药市场。
也就是说专利药的研发成本很高。
而仿制药就像抄作业一样,只需把原药的配方拿过来,原封不动的抄出来,再经过一系列的效果检测,短时间内低价即可上市。
说白了,两者之间的配方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成本高一个成本低罢了。
对于那些负担不起高价专利药的患者来说,仿制药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但如今市场水深,假药横行,涉及的圈层也极其深,很难肯定仿制药中就一定没有假药。
有些人瞄准了仿制药这个利益点,不惜非法造假,在中国做好假药,到印度售卖给前去代购的中国人。
天价靶向药、为了利益非法造假药....
这种种的一切都像一只张牙舞爪的魔鬼,张着血盆大口吞噬掉一个又一个垂死挣扎的人。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正在慢慢变好。
虽不是一瞬间的事,却总归朝一个好的方向去走。
2019年8月27日,《我不是药神》上映一年后,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新药品管理法修订了。
新修的药品管理法第124条规定:
【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话可以免责免罚。】
2019年11月28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不少进口药纳入医保,价格也大幅下降。
2019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97个药品砍价成功。并,医保局专家一路将治疗2型糖尿病的达格列净片,从5.62元砍到4.36元。
许多抗癌靶点药已经纳入了医保目录。
例如治疗乳腺癌用的赫赛汀,从24500元降为7600元;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万珂从13600元/支降低为6116元/支........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正如【药神】中的一句台词:
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吧,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慢慢变好。
但在欣慰国家慢慢变好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反思自己?
有句话说的好:救疗在后,不如摄养在先。
与其在生病后花大价钱治疗,不如在没病前就自我摄养,养生保健。
老人们也常念叨备土防水,备土防水。
如果不先堵塞涓涓细流,等到波涛汹涌那天就来不及了。如果不先扑灭星星之火,等到燎原之势那天就无力回天了。
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中医讲治未病,其意义在于未病先防,疾病防变,病后防复。
意思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先预防,得病后防止病变,病愈后防止复发。
生活还在继续,未来还在等待,你我还需前进。
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健康才是你向前冲的一切底气。(上图来自网络,侵权删)
点此阅读:什么才叫养生?这是一篇惊醒无数人的文章,值得一读再读!
—个瞒了50年的骗局:它是肿瘤元凶,比香烟还容易上瘾!可你却天天吃...
点击阅读原文↙,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