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头孢外,服用这些药的人,小酌亦伤身
逢年过节,各种聚餐应酬都多了起来,席间免不了会开一两瓶酒助兴。然而我们时不时地就会在网上看到喝酒后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新闻,这些并不全是喝多了,还可能是喝酒的人正在吃药,药物和酒精发生了相互作用,危及到了生命,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头孢类药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吃了头孢再喝酒会被送进医院?这是因为部分头孢类药物会引起一种名叫「双硫仑样反应」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有脸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说「头孢配酒,说走就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服用药物(某些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 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头孢类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常见的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
部分头孢类: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尼西、头孢替坦、头孢美唑、头孢甲肟、拉氧头孢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赛克硝唑、奥硝唑
其他: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除了双硫仑样反应类药物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药也是需要避开酒精的。
酒精+中枢抑制药
=呼吸抑制过度
常见的带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有:
安眠药:如安定;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啶,西替利嗪;
阿片类止痛镇咳药:如可待因,福尔可定;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
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阿米替林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喹硫平。
这些药物如果跟酒精同时服用,中枢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表现为嗜睡、眩晕,甚至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即使使用这几大类药物的缓控释剂型,酒精依然能通过引起「药物倾泻(dose dumping)」作用,使得药物突然大量释放入血,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可能是致命的。
酒精+降糖药
=血糖严重降低
常见的有磺脲类降糖药如氯磺丙脲、格列吡嗪,以及胰岛素。
酒精会抑制肝糖元异生(gluconeogenesis),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最明显,如果使用上面提到的三种药,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大。
酒精+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泰诺林)是最常用的退热止痛良药,在复方感冒药中也是常客。因为无处不在,对乙酰氨基酚就很容易过量服用,产生毒性代谢物,导致肝细胞坏死。
酒精会使肝细胞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更敏感,本来人摄入的酒精就有 90% 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同时饮酒,肝脏更是不堪重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酒精+布洛芬
=消化道出血
不光是布洛芬,其他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奈普生等,也不能跟酒精一起服用,因为酒精会增强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最主要是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酒精+溴隐亭
=不良反应加重
溴隐亭可以用于垂体巨腺瘤和帕金森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它和酒精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吃药期间喝酒,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会增强,所以能够耐受的剂量比不喝酒的人要小,并且喝很少的酒就会难受。
酒精+华法林
=影响抗凝效果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血药,当它和酒精相遇,会产生两种迥异的作用,对于大量长期饮酒者(超过 250 克每天持续 3 个月以上),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会变差,而对于急性饮酒者,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会放大,造成出血的风险。
酒精+硝苯地平
=心跳加速
硝苯地平是一种抗高血压药,服药期间喝酒,会让药物变得难以代谢,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出现明显的心跳加速。
酒精+「伟哥」
=严重低血压
「伟哥」类药物真正的学名是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目前上市的有:
西地那非:万艾可,金戈;
伐地那非:艾力达;
他达拉非:希爱力;
阿伐那非(国内没上市)。
酒精可增强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的扩血管效应,服药期间饮酒,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就是起身时的突然眼前一黑)。
酒精+口服性激素
=药效过猛
口服性激素药物主要是包括口服雌/孕激素避孕药和更年期激素替代药(HTR)。
有研究发现一次摄入酒精性饮料可令服用HTR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 3 倍。从药理学上推理雌激素骤然升高可导致情绪改变或者出现子宫功能性出血的情况。
酒精有安全剂量吗?
我们经常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红酒有利于心血管的说法也经久不衰,民间还一直保有用筷子沾酒喂孩子、产妇月子里吃酒糟下奶的陋习。实际上酒精根本不存在安全剂量,国际上很多学者都对一般的膳食指南提出的酒精摄入建议表示质疑,特别是对于服用某些药物治疗某些疾病的人群,酒精轻则影响药效引起不适,重则致命,是应该绝对避免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饮酒后多久能吃药?
吃药后多久能喝酒?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药吃进去也不会在身体里留一辈子啊,我错开吃药的时间喝酒不行吗?」还有人直接问:「医生,那我吃完药以后多久才能喝酒?我喝酒的那天不吃药行不行?」
我们暂且抛开「为了喝酒不遵医嘱,不按时吃药」这个做法不提,吃药和喝酒之间间隔多久算安全呢?要想这两个东西不冲突,至少得等其中一个从我们身体里代谢干净对吧,所以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们分别来看。
酒精多久能代谢干净?喝酒后多久能吃药?
由于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受性别、体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千差万别,难以准确预测酒精在每个人体内的代谢情况。根据双硫仑戒断治疗酒精成瘾的时间限制,酒后 24 小时后才服用相关药物会是明智的做法。
药物要多久能代谢干净?吃药后多久能喝酒?
药物想从人体内代谢干净,通常需要 5 个半衰期,而每个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是已知的,所以半衰期乘以 5 就是吃这种药之后需要间隔的时间。
但是,注意,但是来了,许多药物不像酒精走得那么干脆,即使停药时间超过了 5 个半衰期,它们对人体内乙醛脱氢酶(考点来了)依然可能存在抑制效果。不同药物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能力却无法测量,比如停用双硫仑 1~2 周后仍可引起相关反应,要准确得知药物对肝酶的抑制时间不太现实。
因此,保守的建议是:服用相关药物期间应绝对禁酒,停药至少 1 周后才能喝酒。
警惕隐形酒精物质!
另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隐形的酒精物质,这些物质要是跟相关药物同服,也会引起相互作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某些中成药口服溶液含有高浓度的酒精,如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高达 40% 以上,十滴水,酒精含量高达 60% 以上。连续服用这类药物相当于慢性饮用烈性酒,此时再服用上面提到的药物,其结果可想而知。
传统烹饪中人们喜欢以酒制作美食,如啤酒鸭、醉虾、醉蟹、客家鸡酒等,虽然经过一定时间地蒸煮后酒精度有所降低,但如果大量饮食汤汁的话,摄入的酒精总量也不容忽视。
除了以上这些,酒心巧克力、提拉米苏、蛋黄派、巧克力派、瑞士卷、酒酿圆子等食物也都不同程度含有酒精,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酒精和很多药物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哦!
本文作者
知贝线上诊所 用药咨询 陈崇威
编辑:司幽 / 抓小兔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