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闻热评澳门20年、伟哥续命、研究生、反转、旧案新表
一周关键词
澳门20年伟哥续命研究生
反转旧案新表
【编者按】
本周,2020考研号角响起,约341万考研人奔赴考场,只为追寻梦想。但另一方面,沈阳大学研究生被捅伤89天无果、85后北大女硕士拟晋升的标签化也引发热议。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七子之歌》再度唱响,一组关于澳门1999~2019的变化组图让无数国人泪目,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而用伟哥续命的蓝嘴唇人和为亡子还债的78岁母亲也令无数人动容。此外,于欢母亲出狱以及2001年操场埋尸案一审宣判将案件再次带回公众视野。野生红狐现身大兴安岭的反转令人哗然。回顾本周新闻报道,让我们用客观视角和冷静态度,再看新闻。
01
澳门20年
16日,央视新闻开启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融媒体直播活动《海上看珠澳:一路欢歌 扬帆起航》,活动在珠海和澳门的港湾举行,游轮从湾仔码头出发,一路驶向港珠澳大桥。央视新闻采用航拍视角,带领观众海上看珠澳。在轮船上,80名来自内地和澳门的中小学生在甲板上高声歌唱《七子之歌》。20日,央视新闻直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与此同时,16日,央视发布了新版《七子之歌》MV,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联动报道《七子之歌》的前世今生。习近平主席说:《七子之歌》总能听出新意。20日,央视新闻报道了12岁澳门舞狮队员李骏曦的故事,李骏曦是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文艺晚会醒狮节目的狮头队员。这个12岁的孩子说:我会等澳门回归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一直都在这里,继续教给我的儿子、孙子,我想把舞狮传承下去。
新闻热评
作为南中国的两颗明珠,香港和澳门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特征而备受瞩目。一边是修例风波余波未平,一边是回归20年平稳繁荣。媒体的全方位报道也是对一国两制政策成效的体现。
02
澳门今昔对比引人泪目
2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发布《今天,1999⇄2019对比画面刷屏!看哭国人》,用动图和短视频的形式呈现澳门今昔变化。此前央视新闻微信公号也发布推文《一目了然看巨变!数说澳门二十载》,通过一组数据展现二十年间澳门在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央视新闻首次采用了5G高清跨境直播,将澳门现场实景,以毫秒级的速度和高清的图像实时传输至演播中心,直播澳门街头巷尾迎接回归的景象。
新闻热评
主流媒体紧跟热点,利用最新传播技术,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03
用伟哥续命的蓝嘴唇人
早在今年九月份,一则题为《8岁女孩每天靠吃伟哥续命?妈妈含泪说出真相》的报道引发大众关注,澎湃新闻也曾报道《11岁女孩吃伟哥治病,曾被诊断活不久》,肺动脉高压患者这一群体进入到人们视野中。肺动脉高压患者——这种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蓝色是他们嘴唇的标识。17日,新京报发布报道《用伟哥续命的蓝嘴唇人》,报道称肺动脉高压群体不低于500万,一旦患病终生无法停药。然而,降低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相当昂贵,很多病友不得不转向含有同样治疗成分的药物——伟哥(西地那非)。报道采访了27岁患者叶丽清,并介绍了叶丽清所接受的药品援助项目以及肺动脉高压靶向药入保的相关信息。文章介绍称就在记者采访之时,11月28日,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公布,目录中首次出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波生坦片,弥补了我国医保药品目录没有针对肺动脉高压治疗药品的空白。
新闻热评
这样的监督报道从患者角度出发,关注医药领域的特殊群体,相信能够推动并促进政策落地,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04
78岁母亲省吃俭用7年为亡子还债
17日,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报道《拖了这么久,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2010年在广西岑溪,陈月英的二儿子杨昌杰因患上肾积水曾向岑溪农商行梨木支行贷款治病。2012年,杨昌杰去世,临终前他嘱咐母亲陈月英,自己还欠着银行2000元贷款。7年来,陈月英和8岁的孙女相依为命,省吃俭用,没有添过新衣和家庭用品,陈月英年近八旬拼命劳作,检查出食道疾病的她得知了治好需要花费数万元,于是选择了找村医开中草药保守治疗。2013年和2014年,陈月英没有钱还给银行,她让村干部捎话表示一定会还钱。今年11月底,陈月英终于为去世的儿子偿还上了贷款。还清欠款后,陈月英长舒一口气,拖了这么久,实在是对不起银行,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银行方面表示原本以为这笔借款会变成坏账,没想到老人能够帮儿子还贷。银行员工还为老人捐助了9300元的慰问金。
新闻热评
前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用伟哥续命,后有78岁老人为病死的儿子还清贷款,医疗问题始终是广大民众所关心的话题。回到此事,老人诚实守信的品格让人动容,一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守信而高贵的灵魂。媒体应对此类正能量事件多多报道,弘扬真善美精神。
05
研究生被捅伤89天无果
12月18日,沈阳大学在读研究生王某宇在微博上爆料称,因奖学金问题被两名同学伙同另一名陌生男子捅伤致轻伤二级,事发89天、期间录了三次口供,但警方仍未出调查结果。19日,新京报发布了一篇针对研究生被割伤案的评论文章《研究生被捅伤89天无果,别让不曝光不解决成社会痛点》,文章将重点放在了警方89天未出结果,网络曝光之后才迅速处理的问题之上。
新闻热评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12月21、22日拉开帷幕,报考人数高达34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考研、研究生愈将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但标题利用不曝光不解决的定性,过于极端化,容易引发对立。
06
85后北大女硕士拟晋升
12月16日,新京报发文《85后北大女硕士,拟晋升》。文中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现任银川市兴庆区富宁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娜,拟提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副县(市)区长人选。据公示信息显示,刘娜生于1986年11月,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新闻热评
优秀青年积极参与基层建设本是好事,但过分强调其85后北大硕士等标签易引起对立。
07
裸跑弟南京大学自考毕业
2011年,一3岁男孩在美国纽约郊外冰天雪地的裸体跑步训练,意外走红网络,人称裸跑弟。自此裸跑弟4岁出海,5岁开飞机,6岁给多国元首写信,7岁出版自传,9岁小学毕业等事迹被媒体争先报道。12月2日,他拿到南京大学销售管理专业自考成绩单和预审通过单,他的大学专科已顺利毕业。12月18日,中青网教育发布文章《11岁,你还在上小学,裸跑弟南京大学自考毕业了》报道该事件,文中介绍了裸跑弟的学习方式及未来选择。
新闻热评
此类鹰式教育模式不可机械复制,因此本篇报道在内容上缺乏正确引导和专家分析,在标题上也加入了不必要的对比,可能导致其他父母盲目模仿。
08
野生红狐现身大兴安岭新闻反转
12月15日,一段颜色鲜红的狐狸在雪地里穿行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12月16日,北京青年报发文称:拍摄到这段视频的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森林管护员何喜燕的丈夫王志勇,并邀请专家对画面中红狐进行分析,多家媒体转发。12月17日,摄影师在梨视频公开辟谣,称视频拍摄于11月的新疆喀纳斯,是一只黄色普通狐狸,皮毛鲜红是团队成员后期调色处理的,不知道怎么就被别人发布到网上,说成是大兴安岭的火狐狸了。新闻发生反转,多家媒体发表致歉新闻。而环球网、上观新闻17日仍在转发北青报文章,且始终未作处理。
新闻热评
媒体不加核实或核实不准确就盲目跟随热搜发文有悖新闻真实性和标准操作流程;而新闻反转后仍未处理专家稿件,对假事件进行所谓分析解读,不免有些讽刺。
09
刺死辱母者于欢母亲出狱
12月15日晚,红星新闻发文《刺死辱母者于欢母亲出狱:49岁头发全白,拖累了儿子很愧疚》,报道了苏银霞于14日从山东省女子监狱出狱。16日,各大媒体纷纷转发及跟进,北京时间发布视频《刺死辱母者于欢母亲出狱 于欢姑姑:她暴瘦几十斤 渴望好起来》,不少网友谴责其确实拖累儿子等,一时间舆情发酵,该事件再度引起热议。新京报于16日晚发表评论《自称连累儿子的于欢母亲,该被舆论指责吗?》,从于欢母亲本身出发,对事件进行进行梳理分析,并指出或许,人们需要的是忘记,而不是对她的惩罚,不管是情感还是法律层面,她都已经承担了自己全部的责任了。
新闻热评
对两年前热点事件进行跟进无可厚非,该事件至今仍有值得反思之处。而媒体报道后触发舆情机制,新京报及时发表评论,引导网民理性对待此事,既有助于社会良性反思,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苏银霞个人形成网络暴力。
10
操场埋尸案一审宣判
2001年杜少平违规承揽了新晃县一中的400米田径跑道开挖工程,罗光忠负责施工管理。新晃县一中总务处职工邓世平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邓世平向校长反映工程质量问题,引起杜少平不满,再加之在一次纠纷中,杜少平认为邓世平没有对其袒护,遂产生矛盾。后来杜少平利用迷药使邓世平陷入昏迷并将其残忍杀害,埋尸于操场。2019年,邓世平的遗骸被挖出。12月17日,怀化市中院开庭审理当年发生在新晃县的操场埋尸案,除故意杀人罪外,杜少平还被指控故意伤害、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5项罪名,杜少平团伙被指控为恶势力。
17日晚,澎湃新闻发布报道《操场埋尸案细节和作案动机披露:嫌犯将邓世平迷晕后锤杀》。文章还进一步披露了作案细节,包括找人给邓世平‘放蛊’,从外地获得一种药力强劲的‘迷药’,还提到杜少平、罗光忠用胶带贴紧邓世平的嘴部、面部,绑住手脚,用塑料袋套住头部。18日,澎湃新闻再次发表文章《操场埋尸案作案细节,残忍》对该事件进行报道,文中再次回忆了杜少平作案细节——杜少平当时获得的迷药,是能使人晕迷的三唑仑片。
新闻热评
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避免披露诸如使用的药剂、谋杀过程等过多细节,以防模仿犯罪的发生。
END
期号:No.08
供稿:新闻热评小组
编撰:刘婧文 周祺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