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工品小作坊到“宇宙药厂”,它带给人类的,不止是伟哥和可口可乐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新冠口服药Paxlovid让辉瑞近日登上各大热搜。
这个全球最大药企,不但是伟哥的发明者,还是量产青霉素的功臣,奠定了可口可乐发展的基础。
辉瑞与BioNTech合作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该产品2021年销售额为369亿美元,创下药品首年上市销售的记录,也帮助辉瑞的制药业务在2021年重回全球第一。
辉瑞的发家史,就是现代制药业的缩影,也折射出今天大型药企的关键难题。
小编|南墨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被戏称为宇宙第一大药厂的辉瑞,在全球医药领域一直名列前茅。驱虫塔糖、青霉素、土霉素、伟哥……这些在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大单品都出自它之手。
它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年营收超百亿美金的超级单品——降压药立普妥,但论吸金能力,这两年走红的新冠疫苗才是新宠。
其新冠疫苗Comirnaty,2021年销售额高达369亿美元,成为人类制药史上销售最快的药物。
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的加持,让辉瑞在2021年重回全球药企第一的位置,疯狂吸金。作为新冠赢家辉瑞足够红,但也红得很有争议。
-1-
从柠檬酸到青霉素
1849年,只有二十几岁的Charles Pfizer和Charles Erhart这两名德裔美国移民,创立了辉瑞。
Charles Pfizer和Charles Erhart互为表兄弟,他们从Charles Pfizer的父亲那里借来了2500美元。辉瑞最开始坐落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幢双层红砖房中。
刚起步的辉瑞主要销售高质量的化学品。当时的美国人饱受肠道寄生虫之苦,而驱虫药山道年虽然药效好,味道却很苦。身为糖果商的Charles Erhart成功地改制了山道年,把它和杏仁太妃糖混合调制。新的山道年一炮走红,辉瑞的发展轨迹就此确定。
没过多久,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对药品的需求不亚于军火,辉瑞抓住了机会,向北军提供酒石酸、碘、吗啡和氯仿等产品(其中的一些药物还被用于摄影,记录南北战争场景)。1868年,辉瑞的营收比战前翻了一倍,生产线也大幅扩张。
1891年,Charles Erhart逝世;1906年,Charles Pfizer也离开人世。当时辉瑞的员工数约为200名。
辉瑞在19世纪虽然保持着稳步扩张,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拐点由发酵技术贡献,它不但让辉瑞顺利量产对饮料行业至关重要的柠檬酸,还为辉瑞的抗生素生产打下了基石。
辉瑞在布鲁克林工厂中发酵生产柠檬酸,来源:辉瑞
1880年,辉瑞已经是美国领先的柠檬酸制造者,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胡椒博士等新型饮料广受欢迎,柠檬酸需求激增。但是当时辉瑞需要从意大利进口生产柠檬酸的原材料——酸橙。但是一战爆发让原料供应受到了重要限制。
改变来自食品化学家James Currie。这名博士最开始希望通过发酵技术生产罗克福蓝霉干酪,但并没有成功;他又开始研究发酵生产草酸,也没有成功。不过,在研究生产草酸的过程中,一种副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柠檬酸。
James Currie带着这项副产品的发现接洽了辉瑞。按他的说法,1917年,在与时任辉瑞董事会主席John Anderson会面时,John Anderson把他介绍给了另一名辉瑞高管,并称我想Currie博士有些有意思的东西。
James Currie带着一名16岁的助手Jasper Kane进入了辉瑞,并在1919年发现了将糖转化为柠檬酸(SUCIAC)的途径。1919年到1920年,柠檬酸的价格从每磅1.25美元,降到了每磅20美分。柠檬酸产量飞跃式增长,生产也不再依赖柠檬等水果。这为日后饮料行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技术虽然没有申请专利,但它是辉瑞的企业机密。柠檬酸很快成为辉瑞的主打产品,驱动了接下来十年间的增长。1929年,辉瑞几乎垄断了市面上所有的柠檬酸生产,规模高达1000万磅。
1936年,辉瑞推出了通过发酵技术生产的维生素C,并在1938将其扩展到维生素B2,战后又生产出了B12。这些都是当时的新兴化学品,辉瑞也因此成为了领先的维生素产品供应商。
辉瑞在发酵技术上的丰富经验,还让这家公司获得了青霉素生产的优势。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幸运地发现了青霉素。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药物,但由于分化提纯困难,青霉素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二战期间,英国伤亡惨重,英国政府向美国求助,希望共同探索量产青霉素的方法。考虑到辉瑞此前量产柠檬酸的经验,美英政府在1941年接洽了辉瑞,默沙东、和铂以及施贵宝也参与到了青霉素的生产研究中。
1944年,青霉素大规模量产顺利实现,当时一天的产量往往能超过1943年全年的产量。辉瑞成为发酵生产青霉素的领头羊,到1945年,辉瑞的青霉素产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产量一半。二战期间,辉瑞向盟军提供了大量青霉素,诺曼底战役期间,盟军携带的青霉素有90%来自辉瑞。
-2-
抗生素发家
为了提供青霉素的产能,辉瑞于1946买下二战时期的旧造船厂。随后几年,辉瑞的青霉素产量达到美国的85%,是全世界的一半,也为辉瑞赚到一大桶金。
由于青霉素没有专利,市场很快迎来激烈竞争,青霉素的价格迅速下滑。辉瑞开始寻找一款属于自己的抗生素。
经过多次试验,1949年,辉瑞发现了一种广谱抗生素Terramycin(土霉素)根据当时的证据证明土霉素可对100种疾病有效。这也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辉瑞品牌药物(贴有pfizer标签)。
1950年,土霉素获FDA批准上市。两年间土霉素销售额就达到4500万美元。在随后十几年里,土霉素为辉瑞带来大约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辉瑞之后又推出四环素等抗生素。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政府开始对药价进行限制,辉瑞担忧自身作为一家制药公司的前景,开启了多元化之路。其业务涉及到日用品、化妆品、香水、石油、金属材料甚至宠物用品等。
从长远来看,多元化避免了辉瑞被竞争者并购的命运,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多元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药物研发管线进展乏力。
1972年,辉瑞新任CEOEdwardPratt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砍掉不赚钱的业务,将公司资源集中于制药行业上,研发费用也从销售收入的5%增加20%。研发费用增加后,辉瑞迎来了多款重磅药物。
1982年,解热镇痛药Feldene(吡罗昔康)问世,成为当时全世界销量最大的处方消炎药,也是辉瑞首个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的产品。除了Feldene外,辉瑞还推出了高血压药物Minipress(哌唑嗪)抗真菌药物Diflucan(氟康唑)糖尿病药物Glucotrol(格列吡嗪)、抗生素Unasyn(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这些产品为辉瑞带来了巨大的销售收入。尝到制药甜头的辉瑞,从1990年开始,先后剥离了柠檬酸、化学品等业务,开始专注于创新药研发。
1992年,辉瑞推出了降压药Norvasc(络活喜,氨氯地平),1999年其销售额达到37.95亿美元。1998年,辉瑞推出了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Viagra(万艾可,伟哥),这款本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却意外因其在改善阳痿方面的作用一举走红。
-3-
并购壮大
80年代以来,制药的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研发的风险和难度飙升。
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提高了新药研制的成本跟周期,但产品要上市却困难重重。新药研发周期一般在10-15年,费用从1975年的1.38亿美元上升至2000年8.02亿美元,且在继续飙升。但能获得FDA批准的新药不断刷新历史新低。
即便成功上市,10个上市的新药,平均只有3个能收回研发成本。美国的专利政策让新处方药的有效专利时间变短,医疗成本压力下药品定价趋于严格,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辉瑞也难逃厄运,90年代以来,虽然投资数十亿美元搞研发,但除了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抗抑郁剂郁乐复外,并没有超级重磅药出现。1994年,辉瑞在全美制药排名第六,落后于德国的赫切斯特、拜耳、英国的葛兰素和瑞士的罗氏。
但它依然没有停止研发。1998年,万艾可(伟哥)上市,这个蓝色小药丸获得空前成功。据统计,在全世界,每秒钟就有4粒伟哥被患者服用。伟哥的成功,为它积累了巨大财富,成为此后其征战沙场的底气。
同时,辉瑞选择利用销售优势,弥补研发风险。90年代初,它推出的抗生素希舒美,是1988年由克罗地亚的Sour Pliva公司研发的。Sour Pliva将该药品的全球生产和市场开发权,转让给了辉瑞。因为辉瑞几乎无人能敌的销售能力,甚至能让产品后来居上。
辉瑞与150多家公司发展了战略合作。1997年,它又与研究机构和其它制药公司建立20多个联盟,共同开发销售合资药物研究,以辉瑞的销售能力为基点,帮助其它药企获得更大利益。
辉瑞雄厚的营销网络,缔造了它敏锐的市场嗅觉,自己没有拳头产品,并购就成了走捷径的首选。
90年代后期,辉瑞盯上了降脂药立普妥,它坚信自己能让它更好。公司豪掷18.38亿美元,终止了其研发公司华纳·兰伯特和美国家用产品公司的合并。2000年,它斥资900亿美元,将华纳·兰伯特收入麾下。
虽然价格高昂,但立普妥竟然成为辉瑞走到制药业世界之巅的催化剂。
依靠强大的渠道控制力,辉瑞说服FDA同意其将立普妥与美降之(默克公司1987年生产的降脂药)的对比实验结果,列在立普妥的说明书里。显而易见的药效对比,极具说服力。
为了对医生进行饱和式攻击,辉瑞任命了两支队伍推广立普妥,一方面用内部赛马提升战斗力,另一方面增加医生与药的接触频率。
1999年,立普妥营收达到37.95亿美元,2001年又被提升到64.4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处方药。2004年其销售额达到108.62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单只销售破百亿的产品。
立普妥一个药品,贡献了辉瑞两成营收,帮助公司成为美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制药企业。
进入21世纪,看似顺风顺水的辉瑞,却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研发上青黄不接,公司营收每况愈下。2004-2008年,其营收分别为525.16亿美元、512.98亿美元、483.7亿美元、484.2亿美元、482.96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摇钱树立普妥的专利,2010年3月将到期,彼时该药营收可能会锐减四成。企图接替它的新药托彻普,由于死亡率高于预期,没问世就夭折了。没有内部生长能力,就只能继续靠外部并购。
曾经的竞争对手惠氏进入了它的视野。2008年,惠氏公司的抗抑郁药物宜诺斯、肠胃病药物泮托拉唑,销售额分别为39亿美元和27亿美元,全球销量最高的疫苗沛儿、处方药恩利也是其产品。它有在研药品64个,临床三期和注册阶段的药品18个,在研疫苗6个和27个生物制品。
2009年,辉瑞斥资680亿美元并购惠氏,成为全球第一的药企。彼时辉瑞和惠氏的销售额分别是483亿美元和230亿美元。并购后,辉瑞从化学药巨头转型为生物制药领域巨头,终于补上了落后了近20年的功课,也为此后辉瑞在新冠疫苗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2020年11月9日,辉瑞发布了新冠疫苗的首批结果,显示其有效性超过90%。2021年,其Comirnaty疫苗生产量超30亿剂,销售额高达369亿美元,成为制药史上销售最快的药物。
2021年辉瑞总销售额达813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95%,登顶销售王座。其研发费用高达138亿美元(营收占比17.01%)。
2022年上半年,辉瑞继续高歌猛进,总营收534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净利润177.69亿美元,同比增长70%,其中疫苗Comirnaty、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功不可没。
2022年,新冠疫苗销售额开始下降,其第三季度营收为226.38亿美元(净利润86.08亿美元),同比降低6%,但表现依然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国外分析师预测,辉瑞2022年的营收可能达到1013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药企,辉瑞的荣耀无人能及,但它同样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2009年,辉瑞因为营销过度夸大药品适用范围判罚23亿美元,美国司法部称它在这方面是惯犯。
还有国外网友指出,其利益集团控制美国医疗行业,通过垄断供应、抬高行业门槛,通过研究基金控制研究方向,并用经济手段控制医生,从而垄断渠道攫取利润。它与医生、官员之间的一些黑暗交易,也被网友们深恶痛绝。
鉴于国内外网友的指控,其一个疗程高达529美元(约3378元人民币)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进入上海医保的时候,引起很多网友的批评。中国网友对其抹黑中药、腐败等指责虽然真假莫辨,但市场的反应值得辉瑞细细掂量。如果一个企业在大众心目中形象非常负面时,它的巨头宝座很难长久维持。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
【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
【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自杀到起死回生的八年
【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
【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